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4.3.1真菌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4.3.1真菌教案

资源简介

真菌的教学设计
1、设计思路
真菌这部分内容是初中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内容,通过本课教学,努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能真正提升自身的生命科学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内容穿针引线,通过教学活动及多媒体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获取感性认识,解惑释疑,突破知识的难点,提高对微观生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其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描述、归纳、表述能力,学会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生活和知识的应用中,体会生命科学知识的价值。
2、教学分析
1、 教材分析
本教学设计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第二册《生命科学》第四章《生物的类群》第3节的内容。教材主要介绍了真菌中的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与繁殖方式,文字部分偏重于概念和原理,这给学生的学习与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以实物、图片等为载体,通过层层设疑,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工具,使用恰当方法仔细观察微观生物,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从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学情分析
在植物与动物类群的学习中,学生已进行了生物的营养方式的学习,这为本节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对于真菌中的部分种类都有过接触与了解。但学生对于部分微观世界的真菌的生殖方式、形态结构没有过直观体验,这成为了本节课的难点,因此,着力通过教学中与生活相联系,引发疑问,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实物、图片等观察、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突破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酵母菌、青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
2、知道真菌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在青霉、曲霉的观察活动,学会观察微观生物的方法、运用科学语言描述其形态结构。
2、从观察中发现问题,比较不同菌类的异同, 归纳真菌的主要特征。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与发酵有关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真菌种类、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营养方式的多样性。
2、从真菌的多样性,比较全面看待微生物与人类及自然界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真菌的主要特征和生殖方式。
难点: 1、真菌的营养方式。
2、比较不同菌类的异同, 归纳真菌的主要特征。
五、教学准备:
PPT课件、发霉的橘子和面包、发酵和未发酵的面团、放大镜。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 入 展示一组真菌图片图片中,你认识几种?常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看到它们?·这些生物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吗?2、引导思考:上海每年的六七月份进入烦人的梅雨季节,家里的许多东西收纳不当就会发霉,那究竟是物体腐败导致发霉,还是物体上有什么东西导致腐败呢?·分组讨论,并说明理由。·及时给予肯定评价。这些看上去差异很大的生物我们该如何给它们归类呢?引出课题《真菌》 以图片为载体,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这些生物的了解。思考、回答预设: ·食用使人生病使东西腐烂……分组讨论、,回答·普遍认为物体发霉是物体腐败而导致上面长的一种物质。·学生对于宏观可见的生物了解比较多,而对于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生物不甚了解,产生疑问。 初步了解学生对于生活中真菌的了解程度。同时学生能够意识到真菌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意识到结论要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之上。
酵母菌 课件展示酵母菌的结构模式图及出芽生殖模式图,归纳其主要特征与生殖方式。·体内没有叶绿体(叶绿素),如何获得养料?(营养方式?)·单细胞生物,如何生殖?(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孢子繁殖)2、由酵母菌你会想到什么?·引起思考:到底什么是发酵?3、示A发酵及B未发酵的面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两者不同并设问:·两面团有差异?·B面团里的气泡是什么,为什么两面团会不同?·引导学生展开科学的推测:二氧化碳气体遇热膨胀。4、指导阅读教材P47内容。·了解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有氧条件下:淀粉(糖) 二氧化碳+水+能量无氧条件下:淀粉(糖) 二氧化碳+酒精+能量·了解发酵的概念及生活中的应用。5、引导学生思考酵母菌的营养方式对其自身生命活动有何意义?·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 观察、归纳认识酵母菌的主要特征。·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出芽生殖预设:发面包;发馒头;发蛋糕、发酵等……·观察并思考发酵前后的体积有变化,B的体积比A大,中间有气孔。蒸后B的体积比A更大,中间有更大气孔。·阅读课文找出差异产生的原因。知道发酵概念及其应用。·二氧化碳气体,受热膨胀,发酵后蒸发的馒头和面包等会松软多孔。酿酒、制酱等。·对于酵母菌的营养方式,学生容易只关注其对人类的作用。思考其对自身的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生存能力强。 通过图片观察认识酵母菌的形态结构、生殖及营养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考。突出生命科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与发酵有关的现象。体会真菌营养方式的多样性。了解酵母菌对人类的作用,学会思考酵母菌的营养方式对其自身的意义。
霉菌 1、分别展示发霉的桔子和面包。·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霉的橘子和面包:出示青霉和曲霉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看图分析:·比较青霉和曲霉的异同·归纳霉菌的主要特征和生殖方式。3、设问:什么样的物品容易发霉?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霉? ·借助放大镜观察青霉,认识白色绒毛状的菌丝及青绿色的孢子。描述肉眼看到的霉菌。·观察青霉和曲霉及其图片,了解腐生的概念。归纳霉菌的主要特征及生殖方式。·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出真菌生殖条件:温度、水分、营养等。·符合生殖条件的,条件越好,越容易发霉。 体验微生物无处不在。学会观察微生物的方法、运用科学语言描述其形态结构。通过观察来认识霉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并推断其营养方式。
大型真菌 1、展示一组食用真菌、药用真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大型真菌体型较大,为何把它们也归在微生物一类,它们属于真菌的原因是什么?2、展示蘑菇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组成结构·营养方式·繁殖方式3、展示孢子印照片 观察食用真菌、药用真菌图片。观察蘑菇结构示意图,尝试分析:·多细胞·异养·孢子生殖观察孢子印 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在孢子印的观察中加深对孢子生殖的理解。
真菌的主要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归纳,适时评价与补充。 ·回顾引入课题时产生的疑问:为什么看上去差异很大的这些生物都是真菌。·尝试归纳真菌的主要特征。 从观察中发现问题,比较不同菌类的异同, 归纳真菌的主要特征。体会到真菌种类、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的多样性。
拓 展 ·你会培养霉菌吗?请自选材料人人参与动手培养。 学生可4-6人为一组进行培养。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