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花的结构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编排于初中生命科学教材第四章《生物的类群》的第一节植物部分。植物部分以被子植物为例,揭示了植物体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开花是被子植物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是形成果实和种子的前提。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认识花的结构,对于学生全面认识被子植物起着关键作用。而本章最后一节,生物的分类也涉及到对动植物形态的观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后续课程的开展非常重要。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本节课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认识了植物的类别,了解了花是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之一。在生活中,学生或多或少都对植物的花,有过一定的接触。本节课前,请学生走出课堂,细品至少一种植物的花,并多角度拍下照片。这一任务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自己亲身体验,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的开展,花的结构的深入解读,做出铺垫。初二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与植物相关的实验,所以较易采取分步实验的方式开展教学;然而,初二6班的学生,好奇心与自主探究意识较强,故在课堂实验设计中,只把实验拆成两大部分,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中学。本节课中,学生从上课前的自主体验式地观察花,到上课时的教师引导下的观察花,再到课后重新赏自己赏过的花,层层推进式地观察花的结构,尝试让学生在自身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建构知识体系。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根据模式图,识别并说出花的结构。2、描述花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尝试运用解剖镜完成解剖花的实验。2、体验观察花的一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2、在观察花的过程中,体验生命的魅力。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辨识花的各部分结构,说出各结构的作用;教学难点:雌蕊与雄蕊的结构与功能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演示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六、教学准备1、PPT、外接摄像头、实验器材2、课前学习单“春日花事”学习单请你为盛开的花拍摄至少三张照片,照片名为“学号+植物名+拍摄地点+拍摄时间(序号)”,范例“609迎春花爱建园小区2014年3月(1)”。备注:如果你不知道植物名,就请根据这朵花的特点给它起个昵称,照片名范例“609鹅黄小丫爱建园小区2014年3月(1)”。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观赏花 PPT展示:同学们课外拍的各种花的照片讲授:这些花虽然艳丽多姿,但在结构上它们却非常相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花的结构。提问:大家认识这是什么花吗?讲授:古人曾借桃花抒情:“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今天我们也以桃花为例,介绍花的结构,因为桃花的结构非常典型。 观赏“春日花事”学生摄影习作辨认植物回答:桃花 通过图片演示、古诗吟诵,引导学生从艺术和人文的角度感悟花的魅力。开门见山地阐明花的结构的相似性,为介绍花的结构埋下伏笔。讲授新课 花柄与花托 讲授:这是一张桃花模式图,为便于看清内部结构,部分结构已经去除。我们按照从下往上,由外及内的次序来观察这朵花。下方的细长结构称为花柄,花柄长短因植物种类而异。PPT展示实例:贴梗海棠(花柄极短)与垂丝海棠(花柄很长)。讲授:花柄的顶端部分为花托,花的其他部分按一定方式着生于花托上。 观察模式图与实物图,内化概念 引导学生识别花柄与花托所在位置花萼与花冠的概念 讲授:花托的外围是花萼,花萼有好几瓣,每一瓣叫做萼片。大多植物的花萼都是绿色的。位于萼片内侧的是花冠,由多片花瓣组成,是我们赏花时观赏的主要部位。花萼和花冠合称花被。不同植物的花冠形态各异。提问:这灿烂金黄的是什么花?观察一朵油菜花有几个花瓣?讲授:四个花瓣排列成十字形,合称十字花冠。豌豆花冠像展翅的蝴蝶一般,属于蝶形花冠。一串红花冠开口处像嘴唇,称为唇形花冠。而牵牛花是漏斗状花冠。今天我们会用到的解剖材料——石竹梅,属于辐状花冠。引导观察:每个解剖盘中都有两朵石竹梅,同学们可以拿起来观察一下。石竹梅的花冠形状类似于动物的辐射对称,所以称之为辐状花冠。判断:桃花的花冠属于哪种类型? 观察、聆听观察,思考,回答问题回答:油菜花回答:四个观察、思考、判断回答:辐状花冠 引导学生,从花瓣数目、颜色、花冠形态等方面观察植物的花手、眼、脑并用,感知花冠结构用比较的方式,尝试对花冠类型进行归类“花的解剖”实验第一部分 讲授:今天我们就用石竹梅来做解剖材料,亲眼验证它有与桃花类似的花的结构。阐述实验步骤:(1)解剖和观察萼片与花瓣两人一组,取一朵石竹梅,依次摘下萼片、花瓣,黏贴在学习单的相应位置,并计数填空。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实验,组织实验结果的交流 观察演示实验两人一组,合作进行实验,解剖和观察萼片、花瓣,并计数,交流实验结果 从小组活动中,感知萼片和花瓣的着生方式与形态特点,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与合作意识花萼与花冠的作用 讲授:在植物的一生中,花冠与花萼,并非一直是展开的状态,它们会经历花瓣由内向外依次展开,藏在中间的雄蕊和雌蕊展露出来的开花过程。 提问:花冠与花萼有何作用? 保护什么? 昆虫被吸引来,它们会做什么? 观察、思考回答:花萼:保护,花冠:保护、吸引昆虫;保护花蕊;帮助传粉受精 联系生活经验,解读花冠与花萼的作用雄蕊与雌蕊 讲授:雄蕊和雌蕊是作为生殖器官之一的花,最重要的结构,它们都有膨大的顶端,辨识时,注意,偏外侧的,下方呈细丝状结构是雄蕊,在花的中心的,下方粗大的结构是雌蕊。资料分析:一棵桃树上有甲乙丙三朵桃花,甲花结构完整,乙去除雌蕊,丙去除雄蕊,一段时间后,只有乙桃花凋谢后不能结桃子,花的哪种结构直接参与果实的形成?讲授:雌蕊分为三部分,顶端膨大的柱头,下方细长的花柱,以及最下方粗壮的子房。最终就是子房发育成为了果实。提问:并不是所有的花谢了,都有果实,花要经历什么过程才能结实?讲授:因此子房内部是有生殖细胞——卵细胞的,从图中,我们观察一下卵细胞的位置。桃花的子房内部有一个胚珠,胚珠中有一个较大的细胞——卵细胞。当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后,胚珠会发育成种子,而子房发育成果实。提问:比如西瓜,是一个果实,里面有很多西瓜子,都是它的种子,想象一下,在这个西瓜还是朵花的时候,它的雌蕊里,什么会很多 根据植物种类的不同,子房内的胚珠数目也会有差异。雌蕊柱头可以接受花粉,精子的来源就是花粉;而花柱则起连接柱头和子房的作用。提问:等会我们解剖时会看到石竹梅的雌蕊与桃花的雌蕊有所不同,你来找找差异?讲授:但石竹梅只有一个子房,我们还是认为它只有一个雌蕊。讲授:雄蕊则由上方膨大的花药和下方细长的花丝所组成,花药成熟后就会开裂,里面的花粉就会散出,如果此时一只来采蜜的小蜜蜂足部蹭了点花粉,并将花粉沾到了雌蕊柱头上,那么受精过程就要开始了。观看动画:植物的受精作用。 观察,比较雄蕊与雌蕊的异同对情境资料进行分析,做出判断回答:雌蕊回答:受精过程思考,回答:胚珠回答:石竹梅的雌蕊有两个柱头、两个花柱观察、聆听、思考 通过图片的观察与比较,辨识雌蕊、雄蕊尝试应用所学,分析实际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在实践中增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辨认雌蕊、雄蕊的组成结构,强化对概念的认知观看动画,直观感知植物的受精作用“花的解剖”实验第二部分 阐述实验步骤:(2)解剖和观察雄蕊和雌蕊(3)纵剖子房,寻找胚珠 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实验,组织实验结果的交流 观察演示实验两人一组,合作进行实验,解剖和观察雄蕊、雌蕊,并计数,纵剖子房,交流实验结果 从小组活动中,感知雄蕊和雌蕊的形态特点,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与合作意识,深入理解雄蕊和雌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小结与作业 花的结构 小结:一般而言,花由雄蕊、雌蕊、花冠、花萼、花托、花柄六部分组成,同学们课后再欣赏一次自己观察过的花,尝试是否都能找出这六个结构。你可能会发现一些例外,请同学们课后查找资料,下节课交流。 聆听,记录作业 给学生留有课后思考的空间八、板书九、教学反思本节课以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实验,接触花的实物,体验式地将知识内化。关注学科交叉性,尝试将花这一主题与艺术欣赏、古诗词欣赏相融合,使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本节课提问时,学生基本都能对核心知识点做出准确的反馈,对于应用、拓展性问题,也能在引导下,有少数思维活跃的学生能捕捉到灵感的火花,其他学生在经提示后,也能理解拓展性问题。在试讲过程中,发现实验课的时间控制非常重要,因此公开课时,根据试讲时观察到的学生的时间需求,制定了限定学生实验时间的环节,第一部分实验限时5分钟,第二部分实验限时7分钟,学生进行实验时更有紧迫感,提高了课堂效率。而教师的演示实验,初次尝试了用外接摄像头,进行现场操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生物实验操作对象体积小,但操作精确度高,全班50位左右的学生都需要近景观察的需求。实验设计之初,教师进行完整的实验操作,后来发现萼片解剖,完全可以只演示一枚萼片的剥离操作,所以事先将处于最外部结构分别是叶片、完整花萼、完整花冠、完整雄蕊、只有雌蕊的五个花分别放好,演示时随用随取,充分利用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而用现场演示实验,这一实况直播的方式替代了录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关注度和学习积极性。而植物开花的花期会随着季节、温度变化而有所变化,演示实验的开展,也为今后变换其它植物进行花的解剖实验提供了便利。但教学完成后,也发现有一些问题,比如学生提到观察到雌蕊有2枚,当时我只是觉得他错了,课后反思,联想到石竹梅的雌蕊结构,意识到极有可能是因为之前讲解时,个别同学没有记住只有一个子房、有两个柱头和两个花柱的雌蕊,也是一个雌蕊,将其计数为两个了。因此,当下,没能及时指出这一问题发生的原因。实验课准备的过程中,几经周折,原先想要采用的双面刀片,安全性较差,且并非必要仪器,后用解剖针替代其进行实验,依然有较好的实验效果。在实验前,了解到有学生有轻微的花粉过敏症状,因此提前准备了口罩。实验完成后,对于本次的实验材料的选择,我认为还是比较合适的,花较小,花粉也较少,虽然之前没有因为花粉过敏而选择小的花,但却为今后的实验设计提供了参考。学习单在完成过程中,许多学生只注意把结构黏贴在相应方框中,却忘记计数,需要提醒,才能完成任务,说明多数学生的审题能力比较薄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训练。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