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花的结构设计思路:本课内容来自《生命科学》初中第二册第四章“生物的类群”第1节“植物”——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第2课时。花的结构是本章节的一个重点,只有把花的结构弄清楚,才能更好地理解植物开花后果实的形成及其它们的生理功能。在本节课中,通过指导学生实验、展示图片情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解剖花的结构、阅读、思考、比较、分析等多种方法来开展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根据自身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花的结构及其功能的认识和理解,感悟“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观点。从而培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和科学素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花的结构与功能,明确雌蕊和雄蕊是花的主要部分。2、初步学会解剖花。过程与方法:1、通过利用实验工具进行观察、解剖花的实验过程,学习解剖花的方法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花的结构与功能,在感受美的同时,感悟“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观点。二、教学重点1、花的结构与功能。三、教学难点 1、解剖花的过程。四、教学准备:课件、实验材料(青菜或其它植物的花、镊子、放大镜、培养皿、刀片等)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引入 1、展示谜面,鼓励学生猜出花名。2、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入主题:认识花的结构。 参与猜谜活动,欣赏花。 使学生进入花的世界,感受美并产生探究花的兴趣。花的结构1、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 1、介绍实验器材,提出实验要求:要求学生对照课本第11页的图,先观察整朵花的形态,再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解剖,完成花的贴图。2、学生实验时,巡视指导。3、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将器材归位。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1、清点实验器材,明确实验要求。2、4人一组进行实验。完成贴图,并注明花的各部分名称。3、把器材归位。展示贴图,交流实验结果。 通过实物观察、制作花贴图、交流展示、归纳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实验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2、巩固花的结构,讨论花各部分的功能 1、展示花的结构示意图,让学生说出花的各部分名称。并思考、讨论花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 2、指导学生将解剖的花与模式图进行比较,找出不同处。3、组织学生交流,结合展示其它植物花的结构,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它们的异同。从而归纳出:雌蕊和雄蕊是花进行生殖的主要部分。 1、观察、说出花的各部分名称。思考、讨论花的各部分的功能。2、比较,找出不同。3、交流、观察、比较、归纳。 通过看图回答、比较、讨论、归纳等活动,达到巩固新知、感悟“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观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及总结问题的能力。拓展 1、鼓励学生说出我国的十大名花及国花。2、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熟悉或喜欢的花的形态结构特点。 1、思考、回答。2、尝试用生物学术语来描述花。 使学生加深对花的认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并灌输收集知识的方法。小结 组织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谈获得的知识或感受。提出疑问。 巩固,增强认识。作业 辨认生活中所见花的结构,收集有关赞美我国十大名花的诗句。 课外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完成。 学以致用。人文渗透。板书设计:花柄 支持、连接、输导花托花萼 花被:保护花冠花的结构 花丝雄蕊花药:内有花粉(内含精子) 进行生殖的主要部分柱头雌蕊 花柱子房:内有胚珠(内含卵细胞)教学后记: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通过八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活动引入课题,可以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较快进入学习和探究的氛围中,并为课堂教学奠定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基调。2、新知学习——训练、评价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以创设猜谜情境导入课题—— 引导探究: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制作花贴图——交流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比较、归纳,落实知识点。以呈现模式图、问题作为练习巩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反馈、评价为程序,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观察、思考、分析、讨论,然后找出正确答案,起到及时巩固的作用。并在此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和手段,借助于它们的直观、形象来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使整个知识结构一目了然。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表达、归纳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PAGE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