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4.3.3细菌和病毒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4.3.3细菌和病毒教案

资源简介

细菌和病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知道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比较法认识细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看待细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菌、病毒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难点:细菌和病毒的营养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说明
导入 问:人的双手上一般有多少细菌? 其实,人的双手上每天约携带80万个细菌,如果指甲不干净,1克指甲垢里就藏有38亿个细菌。 问:一双手上既然有这么多细菌存在,那么你们见过细菌吗?为什么没见过细菌呢?细菌到底有多小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细菌
1、大小 出示电镜下头发上看到的细菌图片和针头上的细菌图片,并介绍:2000~4000个细菌并排能穿透绣花针上的小孔。大约10亿个细菌堆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 细菌十分微笑,一般直径约0.5μm,长度约0.5~5μm,必须在高倍镜或电镜下才能观察到。 了解。 让学生了解
2、形态特点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显微镜下观察的细菌具有什么形态特点。 出示电镜下看到的细菌的几种形态,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尝试将它们进行分类。 介绍几种杆菌、球菌和螺旋菌 学生观察并尝试分类。
3、结构特点 虽然细菌形态各异,但基本结构却类似,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细菌结构模式图。 细菌有无细胞结构? 单细胞还是多细胞? 是否看到细菌的细胞核? 有 单细胞 无成形细胞核,具有拟核(含有遗传物质DNA) 注意强调: 细菌不含叶绿素,为后面细菌的营养方式的学习作铺垫。
4、营养方式——异养 腐生 寄生 问: ①植物的营养方式是哪种?因为植物叶片细胞内具有什么物质? ②细菌细胞内有叶绿素吗?那它怎样获取营养?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指导并总结:腐生和寄生细菌的区别:腐生是从已死的或腐烂的动植物组织中获得有机物;寄生是从活的动植物体内或体表来吸取有机物来生活。 学生回答: ①自养 叶绿素 ②无叶绿素 异养(腐生或寄生) 让学生学会对比的学习方法。
5、生殖方式 细菌在获得营养满足自身生长需要的同时,也会为繁殖后代作努力,那么细菌的生殖方式是怎样的呢? 播放饮水管道中细菌的生长视频 问:细菌的生殖有何特点? 探究:细菌的生殖速度,提示同学们要搞好个人卫生。 学生思考并回答:分裂生殖。 强调分裂生殖是单细胞生物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特点是简单、快速,属于无性生殖。
过渡 谈到细菌往往令人退避三舍,然而还有一种生物更可怕,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二、病毒
1、大小 我们说病毒比细菌更小,那它是有多小呢? 约3万个病毒才有1个细菌那么大,直径一般只有几十纳米,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了解。 学生从这里了解到病毒比细菌还要小,直径一般只有几十纳米。
2、形态结构 如此微小的病毒又具有什么样的形态特点呢? 出示艾滋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埃博拉病毒和噬菌体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它们的形态特点。 教师归纳,它们分别是球状病毒、杆状病毒、丝状病毒和蝌蚪状病毒。 尽管病毒形态各异,但它们的基本构成却类似,下面我们以大肠杆菌噬菌体为例,看看病毒有什么样的结构特点。 它是否具有细胞结构?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学生归纳其特点: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核酸构成。 无细胞结构。 强调: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
3、营养方式 问:病毒连细胞结构都没有,那么它能否独立生活?它是怎样获取营养的呢? 问:病毒靠寄生于细胞体内生活,对生物体有何危害? 不能 寄生于活细胞内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由于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只能进行寄生生活。 根据病毒的这一特点,联系禽流感、爱滋病等传染病的危害性引导学生分析病毒的危害性。
4、生殖方式 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又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呢? 播放人类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中寄生的模拟过程视频。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复制。
小结 讨论:我们时时刻刻与细菌和病毒共存,是福是祸?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