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3.1 真菌教学说明:【对教材的理解】教材编写顺序及目的是一、引导学生寻找微生物。微生物个体微小,但对整个生态系统有重要意义,所以学生必须认识到微生物的存在,也让学生知道变化随时都在发生,我们处于一个动态的环境中。通过这一环节,将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以群体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学生既确信微生物的存在,同时也展现了微生物的一些特性,如繁殖速度快等。二、微生物的分类。这里给学生一总体印象。认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首先呈现的是真菌。三、酵母菌形态结构、呼吸方式、生殖方式。这部分内容是本节重点。通过这一部分我们对酵母菌有了深刻的认识。其中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发酵。教材中用简洁的语句概括了发酵的定义以及应用。四、青霉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介绍真菌的另一典型代表。真菌特征。由两种代表生物的相同点引出真菌的特征。由特殊到一般,例举了几种常见的真菌,拓展视野。五、安排思考与讨论。通过蘑菇的特征判断蘑菇是否属于真菌。引导学生对本节学习内容进行反馈,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指导思想】根据《初中生命科学教学基本要求》,教学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目标。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传授学习方法。通过逐步引导,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培养思维习惯。根据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实验资源,提高学生实验技能,以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基于以上指导思想以及学生学,我按照以下思路开展教学:激发好奇心→生物体内部结构→适应环境特征→可开发应用价值。教学策略主要有:1.启发诱导式策略2.直观呈现策略3.合作探究策略4.模仿操作策略【对体现学生发展为本的设想和做法】本课的选材以及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均是在体现学生发展为本的前提下进行的。在认识微生物的存在、青霉的生活环境时,课前预先让学生动手实验,课堂中用事实说明问题,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实践出真知。认识酵母菌的结构、酵母菌的出芽生殖、青霉的结构时应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结合多媒体展示,将微观世界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实验技能,满足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了解酵母菌呼吸方式时,教师设计有氧呼吸实验,引导学生设计无氧呼吸实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在思考分析问题过程中,学习知识,同时了解生命科学内在规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适者生存的道理。进一步体验知识与实践之间的相互作用。帮助学生形成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生命科学素养。【希望体现的教学特点和达到的目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实践出发,学习新知,应用新知改变现状。希望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创建科学、严谨、平滑的教学平台。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热情,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生命世界内在规律,通过自主设计逐步获得独立学习的方法。最终使学生生命科学素养有所提升。教学分析:本节是第四章《生物类群》第3节《微生物》中的第1节。微生物无处不在,但大部分用肉眼无法看到,所以本节教学中要让学生意识到微生物的存在,并对微生物中的真菌类群有初步认识,为后面了解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做铺垫。学生已经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技能。本节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这一技能,进一步提高生命科学实验技能。应用已掌握知识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通过了解酵母菌、真菌的结构、营养方式、繁殖方式等知识解决常见的生活问题,并为深入探讨《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做铺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酵母菌、青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繁殖方式2. 了解真菌的特征3. 知道发酵的概念及意义过程与方法:1. 通过应用小白板,培养学生合作探讨的能力。2. 通过了解真菌的结构、特征等知识,分析真菌适应生活环境的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提高生命科学思维习惯。教学重点:1. 酵母菌、青霉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繁殖方式2. 真菌适应周围环境的特征教学难点: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教学准备:1. 展示酵母菌无氧呼吸装置2. 预先培养的青霉3.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引言 直接引入前面学习了植物类群和动物类群,今天了解微生物类群 直接引入二、微生物是存在的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展示请探讨,微生物分布如此广泛的原因(个体微小、食量低、繁殖快)请从教材中查阅微生物主要种类真菌、细菌、病毒本节主要了解真菌,两个代表:酵母菌、真菌 回答: 用数据说明微生物无处不在。明确学习方向 请同学们根据以往学习植物类群和动物类群的基本思路,填写表头明确填写:结构特点、繁殖方式、营养方式 学生讨论填写表头,明确研究方向 应用小白板,通过填写表头,学生整理学习思路,明确学习方向,逐渐培养学生学习好习惯。酵母菌 请大家根据教材内容,查找答案,讨论书写 学生讨论、书写 应用小白板,展示对文字资料收集、整理、归纳的能力形态结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酵母菌的结构屏幕展示酵母菌、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酵母菌是______________(单/多)细胞生物酵母菌细胞结构与植物细胞结构主要区别是,酵母菌细胞无________________(细胞器) 阅读教材、勾画标记说出各结构名称对比分析思考问题逐步深入 提高阅读、收集、提炼信息的能力通过屏幕展示及板书,突出重点通过对比分析得出酵母菌细胞不含叶绿体。为了解酵母菌的营养方式做铺垫营养方式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__________作用的场所。这一作用使植物体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成为自养型生物。那么,酵母菌属于_______________型生物酵母菌也分解葡萄糖获得能量,即葡萄糖是酵母菌的食物。 引出酵母菌的营养方式发酵 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有两种——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探究活动展示酵母菌有氧呼吸实验装置及产物鉴定方法板书酵母菌有氧呼吸通式展示可以提供的仪器、材料要求学生设计酵母菌无氧呼吸实验、猜测产物展示预先在学生帮助下预先做好的,无氧呼吸装置,让学生在瓶口煽动,感受,判断产物可能含有什么物质?板书酵母菌无氧呼吸通式小结引出发酵概念请分析为何在酿酒过程中加入酵母?为何在蒸馒头发面过程中添加酵母? 聆听分析学生讨论、设计聆听分析 酵母菌适应环境的特征一为自己设计探究实验提供参考尝试简单实验设计,提高探究能力学以致用,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实践中科学原理繁殖方式 展示视频,说明出芽生殖和孢子繁殖请学生发表意见,比较酵母菌的出芽繁殖与孢子繁殖的子代,哪一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观看分析聆听 酵母菌适应环境特征二进一步渗透生命科学思想——自然选择、适合生存理论青霉 提到青霉,大家立刻会想到青霉素几千年前中国人就知道将发霉的橘子皮在伤口周围涂抹,预防感染。而80年前,英国科学才发现青霉素的作用 聆听 尊重学生兴趣,简单提及青霉素,激发学生了解青霉的热情。渗透两纲教育,弘扬民族精神营养方式 将橘皮分别放在干燥的地方、冰箱里、自来水中、潮湿的纸巾上,哪一地方的橘皮最先长出青霉?分析青霉生长所需的外界条件?橘子腐烂后最终还有残留吗?橘子里原有的有机物去哪里了呢?被青霉等吸收所以青霉的营养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自养/异养);____________(有/无)叶绿体腐生:从动植物体的遗体上获取营养的一种生活方式。 展示预先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学生思考回答 通过实践得出结论逐步引导学生了解青霉的营养方式形态结构 引导学生以白纸为背景,抖动发霉的橘皮强调绿色为孢子颜色引导学生镜下观察青霉注意取样展示青霉显微照片——青霉菌丝和孢子解释菌丝有横隔。每一横隔为一个细胞,得出结论:青霉为____________(多/单)细胞生物青霉的繁殖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操作交流观察结果学生观察总结 提高观察能力真菌范畴 引导学生根据酵母菌和青霉的共性,归纳真菌的特征展示曲霉、根霉显微照片 学生归纳 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由特殊推广到一般的科学思维方式总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 学生梳理思路 总结课堂反馈 教材问题与讨论:根据教材提示,参考孢子印实验,说明蘑菇属于真菌的理由 学生分析 课堂反馈拓展视野 会发光的蘑菇及应用 观看 拓展视野作业 练习册相关题目假设你是一粒真菌的孢子,以《生命的旅程》为题,写一篇科学小散文 应用所学知识,细化描写,感悟生命,提高生命意识板书设计PAGE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