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命科学学科初中教学设计课题:探究某一因子改变对生态瓶的影响一、设计思路本实验是八年级《生命科学》第二册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的一节内容,也是本册课程标准唯一要求达到C级水平的实验,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实验材料,设计并建立一个模拟的生态系统。之后改变其中一个因子,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整个探究实验。该实验是一个较长周期观察活动,教学要求较高,该实验类型从未涉及过,且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行想出设计方案,因此,整体难度较大。然而,我校八(1)班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好、科学思维能力也较强,对于他们来说,该实验难度较为适中,但也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为此,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教师的引导尤其关键。虽不一步步的教给学生,但要巧妙的设计问题去引导出实验的步骤,并使学生从观察小鱼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等指标中来判断生态系统是否保持相对稳定,从而进一步理解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各种因素。而对于课上乃至之后观察结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则鼓励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和其他同学讨论出问题的可能原因,最后再由老师做归纳总结,目的为了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思辨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制作生态瓶。2、设计探究某一因子的改变对生态瓶稳定性影响的实验方案。(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组内成员的共同讨论、交流,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与操作。2、通过探究某一因子改变对生物生存的影响,学会设计实验。(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生态系统稳定性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2、通过组内合作,建立同学间相互讨论的学习模式,体验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团队精神。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设计某一因子改变对生态瓶影响的实验方法。四、教学准备实验材料:小鱼,水草,自来水、沙子实验器材:矿泉水瓶、标签纸、笔、剪刀等PPT,生态瓶制作视频,生态瓶实物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说明一、引入 课前将准备好的2个生态瓶拿给学生,让其进行观察,并让其思考:瓶内是否为一个生态系统?课上提问:瓶子里面能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呢?为什么?提问:影响这个生态瓶稳定性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呢? 观察、思考能。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或回答有水草、小鱼、沙子、水等(可能回答不出泥沙中的分解者,所以要进一步引导出非生物成分中还有阳光、空气、温度等)光照、氧气、生产者的数量、种类、水源…… 实物引入,快速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在判断能否的同时,也温故了生态系统组成这一知识点。认识到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因素可能有很多。二、设计实验(探究因子:水草) 回顾探究实验的步骤。提问:如果要研究水草改变对生态瓶稳定性的影响,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提问:针对你的问题,你的假设是什么?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呢?引导学生认识对照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分配任务:(1)1-3小组进行水草有无对生态瓶稳定性的影响。(2)4-12组进行水草的多少对生态瓶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组水草株数分别为:2,6,12株)视频:生态瓶的制作 提出问题 2、做出假设 3、设计实验 4、实施实验5、记录结果6、得出结论7、表达和交流可能回答:1、水草对生态瓶的稳定性有影响吗?2、没有水草对生态瓶有影响吗?3、水草的多少对生态瓶有影响吗?水草的改变对生态系统有影响。(等等)四人一小组按照导学单上提供的实验材料讨论实验,并完成导学单实验过程的1-3步。小组讨论实验方案,并作交流互评。了解自己组的任务分配,修改设计方案。观看操作中步骤中的注意事项。 为后面探究实验做铺垫。知道问题的多样性实施实验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 锻炼动手能力。课后任务安排 每天定时进行结果的记录,并完成导学单中的思考问题:1、请根据记录表描述你的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2、试分析该实验的原理。 理解实验的周期性,做到有始有终。 实验中乃至实验后一定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思考其原因,真正锻炼其科学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