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5.3.4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5.3.4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教案

资源简介

第五章 生态系统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影响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重点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认识了生物与环境间关系、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涵义及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基础上,并通过身边的事例运用已经学到知识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影响。
首先,由图片和一段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影响及其最终带给人类毁灭性的灾害,认识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然后通过图片比较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填湖造田、围海造田形成的农田生态系统的差异,明白结构单一、物种密集的农田耕地大面积开垦的严重后果,使学生感悟到大规模改变自然生态系统会破坏它本身的稳定性;引用“呜咽”的草原、“哭泣”的骆驼、“滴血”的森林资料,分析其原因,引导学生说出超量取用资源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稳定性破坏。呈现酸雨造成的危害、苏州河今昔图片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大量人类活动的物品输入也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表现的三方面并非是独立的,在学生认识其影响的过程中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前面认识的基础上最后和学生一起讨论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关注生命。意识到人类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知道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影响的多种表现。
过程与方法
收集有关信息并通过图片比较观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初步学会用生态观点去分析一些环境问题,增强对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责任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关注生命。
4、步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意识到人类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1.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影响。
2.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难点: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四、教学准备
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的图片、卢彤景先生拍摄的照片、与生态系统破坏有关的故事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说明
引入 图片提问:播放视频 生态系统稳定性遭到破坏的外力因素有2种。外力的影响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PPT出示图片火山地震、海啸、泥石流、洪水等 观看。用生态学的原理分析回答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回答当外力的影响超出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思考并回答自然因素的影响 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影响及其最终带给人类毁灭性的灾害。运用科学中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学会知识运用的技能。
一、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影响1.大规模地改变自然生态系统2.超量取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资源3.向生态系统大量输入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产品和废物 图片:自然因素造成的破坏但更多的是人类活动产生的负面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正变得越来越厉害!对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提问: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在结构上有何差异?毁林造田、把围海造田,填湖造田,产生了结构单一、物种密集的人工生态系统。它需要人类不断的维护。其稳定性较差,较易被破坏。除此之外这还和人类滥捕的行为有关。大规模改变自然生态系统有时与人类超量取用了资源有关,如草原过度放牧、森林的滥砍滥伐图片资料:呜咽的草原,哭泣的骆驼,滴血的森林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图片资料: 河边的垃圾2008年春节上海7天生活垃圾天天超万吨,总量94920吨,日均13560吨。提问:垃圾往哪里倒?又会带来什么问题?图片资料排入污水的河流、冒烟的烟囱、苏州河的过去。提问:苏州河为何有这么大的变化?我们目前知道的十大环境问题?那么那些是与我们人类活动造成的呢?酸雨危害的图片 看图比较。回答自然生态系统结构比较复杂、物种比较多。思考并回答。过度放牧引起草原生态统退化,土地沙漠化,沙尘暴加聚等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乏,对物质的贪欲,人们对木材的大量的需要驱使他们破坏了草原、森林的生态系统,破坏了其他生物栖息的生境,使原本物种丰富、结构复杂、稳定性好的草原、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看图比较繁忙的航运、污浊的码头、林立的工厂、密集的民居,开始污染上海的母亲河苏州河,使它成了一条都市大阴沟。温室效应酸雨的蔓延(含硫化合物)淡水危机(水污染)…… 通过观图、比较让学生知道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的差异。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差,从而理解大规模地改变自然生态系统会破坏其稳定性。从三则故事中造成的原因及其产生的严重后果,意识到我们对大自然的索取要有一定限度,否则它将报复于人类。以具体的数值、事例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用大家熟知的苏州河的今昔图片比较以及酸雨造成的危害的图片,认识到破坏生态系统稳定的严重后果
二、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提问:我们采取了什么措施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图片资料:水、大气、垃圾的处理总书记植树照片 人类适当的活动图片:①黑臭难挡的苏州河②治理后的苏州河。提问:你认为重建苏州河生态系统必须开展哪些工作?提问;为我们的共同家园,我们应该为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做些什么? 观察分析得出: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植树造林,适当栽种防护林避免过度过量获取自然资源(前提是要在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范围内进行)。思考并回答使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需要的投入很大的人力,才力。所以我们更应该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有环境保护的意识、要从我们自己周围的环境做起、不用一次性筷子、不践踏草地、不扳树枝等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意识到人类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巩固练习 练习册回家查阅环境污染及其各种危害及保护的各种措施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学生身边熟悉及不熟悉的事例造成的后果,利用PPT图文结合给学生很大的震撼,在一阵阵惊叹后,学生们纷纷表示再也不用一次性筷子了、多学点生命科学的知识、家里装潢少用点木材等等,发言热烈。
本课亮点运用例子很好很有说明力,但师生的互动少了点,如果能让学生自己在网上找寻更多的有关资料的话,这节课会更活跃,更加使让学生们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影响有多大。明白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从自己做起,关注生活,关注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