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5.1.1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5.1.1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教案

资源简介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1、 设计思路
1.本课题的内容难度不是很大,但必须让学生占有尽量多的实例。通过实物、挂图、录像片等直观手段刺激学生的感官,使他们的理性认识始于感性认识,有了感性认识后,组织学生对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学生合作,师生合作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2.生物适应性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不是说明这些生物很“聪明”。从而让学生理解适应是相对一定的生态条件而言的,可以结合教材中以及列举其他有关适应现象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野生生物适应性的生动表现。
3.生物体与环境的统一不但是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本观点,也是学习生态学知识的最基本观点。在教学中要渗透这个观点。这个观点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即生物与环境处于不断地相互作用的动态之中。
4、.本节课警戒色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很好的契机以及生物体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可以对学生开展环境保护的教育。
二、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这一节是教材主题五“生态系统”的开节篇,主要讲述了非生物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本节内容的学习将为后面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类型”、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内容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生物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与环境密切相关。通过学习,让学生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关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懂得保护自然、珍爱生命。
三、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会关注自己身边的事物,关注自己所处的周边的自然环境,他们能说出各种各样生物的名称,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所采取的一些生存技能,但是没有形成“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或行为和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的观点。
四、教法和学法:
以问题为主线组织和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在观察——思考——归纳——概括的循环往复中使知识得以显现,能力得以提高,思维得以深化。教师以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营造积极向上、宽松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总结。帮助学生读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概括总结知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探究活动。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知道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知道生物的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特点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
描述生物的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感受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感触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珍爱生命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生物的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特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相对性。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三者之间的区别
六、教具准备:课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影像资料。
教师准备:搜集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生物的影像资料,制作可行性的多媒体课件,提供学生观察的实物(仙人球、莲藕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说明
引入 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画面:茂密热带雨林、炎热干旱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雪山、鸟儿飞翔的天空、多彩多姿的海底世界、鹿群狂奔的草原,从而引出课题:从而引出生物与环境的课题。 观看、倾听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 出示实物:仙人掌、莲藕、(1)仙人掌类植物如何与干旱缺水的环境相适应?(2)荷花如何与水生环境相适应(3)猪笼草如何与缺氮土壤环境相适应?出示图片:噬菌体、蘑菇(1)噬菌体如何与寄生生活相适应?(2)蘑菇如何与腐生生活相适应?出示图片:骆驼、鲸鱼、北极熊、猎豹(1)猎豹有哪些形态结构特征与在广阔草原上进行捕食活动相适应?(2)骆驼为什么会成为沙漠之舟?(3)鲸鱼如何能生活于大海之中?(4)北极熊如何适应寒冷的北极? 观察、比较旱生植物与水生植物对环境适应的不同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分组汇报:生物适应环境的事例? 你还能举出其他生物的哪些特点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例子吗?组织交流不同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各显神通”“各有奇招”。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其中的“高手”。 学生汇报:可能例举:野鸭的蹼适应水中游泳生活,猫头鹰的爪子适于抓捕田鼠,啄木鸟的爪适于抓握和钩挂在树上 壁虎的“自残”,黄鼠狼的“放臭气”鱼类的洄游、鸟的迁徙、昼伏夜出,动物的冬眠夏眠等瓶子树的树干似瓶,贮藏大量的水分,以适应当地干旱的季节。 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适应的典型实例保护色 出示四幅不同环境下的蝗虫它们容易被天敌发现吗?请说明理由。播放ppt:变色龙(避役)出示舟蛾和雉鸡一组图片动物的保护色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这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人们利用某些生物对环境的特殊适应能力发明创造了许多先进的设备。请将下列军事装备和与之相关的生物联系起来。①海豚的皮肤   A军人的迷彩服②蝉的保护色   B直升飞机③蜻蜓的翅    C潜水艇 观察图片、分析特点得出:保护色的概念学生思考回答:如军事装备上:战士身穿迷彩服甚至还把脸也涂成古铜色或迷彩妆 变色龙等一组图片引出保护色概念,激发学生的思维共振
2、拟 态 出示“枯叶蝶”和“蝗虫”图片这两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是一样的吗?播放ppt:竹节虫、枯叶蝶、枯叶螳螂板书: 拟态展示几幅图片(竹节虫、蝗虫、尺蠖、避役),让学生区分哪些属于保护色,哪些属于拟态?设疑:植物有拟态吗?出示生石花图片 学生观看图片并思考回答: “蝗虫的体色和周围的环境相似,而枯叶蝶连形态都和周围环境相似”。从图片中获取相关信息发现特点得出拟态的概念 通过比较的方法掌握保护色和拟态的区别
3、警戒色 展示图片:体色特别鲜艳的毛虫、臭鼬和响尾蛇的图片。设疑:动物的保护色和拟态能使自己不易被敌害发现,从而有利于避敌和捕食,那么如此鲜艳的体色是否也是对环境的适应?出示图片,创设情景:误吃毒蝴蝶的小鸟。设疑:警戒色的动物有什么特征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警戒色的概念。警戒色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归纳: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的本质 。 总结: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体现出不同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微生物,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都与环境相适应的。说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 观察、思考并阐述自己的观点。从图片中获取相关信息找出特点得出警戒色的概念学生思考、回答红绿灯,双黄线危险地区的警示牌等 学会读图,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渗透生命教育
活动归类:下例六张图片中哪两张为保护色、拟态还是警戒色,并说明理由。 老师启发:从不同特点考虑生物只有适应了环境才能生存,否则被自然淘汰。以上我们学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是否所有的生物都能对环境绝对的完全的适应? 学生完成练习根据图片得出:保护色和警戒色和拟态之间的本质区别:学生归纳 学会从图片中获取相关信息进行比较,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培养归纳能力
二、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相对性信息库:爱“打扮”的雷鸟? 出示投影:“夏天的雷鸟”和“冬天的雷鸟”两张图片,它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哪一种现象?“雷鸟到了冬季,就换上一身洁白的羽毛,以适应冰天雪地的环境。但是,如果冬季推迟来临,它洁白的羽毛还适应环境吗 这说明什么?”出示桦尺蛾的图片提问:桦尺蛾的遭遇说明了什么?设疑: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为什么具有相对性?出示:熊猫的图片让学生举一些其它例子 听讲、思考回答:保护色学生回答:说明了原来适应的变成不适应了结论:生物对环境适应具有相对性学生思考回答:环境条件的改变学生阅读信息库后回答问题比如:绿色的蝗虫跳到黄色的草丛中等。 听讲,展开思考,锻炼分析思考能力。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体会生物与环境之间长期形成的和谐关系,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
小结课外延伸: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生物与环境都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让我们从我做起,和其他动物一起共同建立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出示美丽的自然景观画面,在音乐中结束本课。生活中我们如何去适应飞速变化的社会、不同的环境等 学生归纳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培养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知识延伸
教学反思
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老师总结:“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让我们从我做起,和其他生物一起共同建立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
同时,教师出示美丽的自然景观画面,在音乐中结束本课。
总之,本堂课我的设计理念就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与分析,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掌握重点,理解难点。同时落实生命教育和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