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5.2.1生态系统的组成(第1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5.2.1生态系统的组成(第1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研修主题: PPT在认识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实践
第2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第1课时)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上节学习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基础上,总结引出生态系统的概念,阐明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通过介绍南美洲亚马逊热带雨林这一完善的生态系统中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姿多彩的植物与动物,使学生对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有初步了解,从而为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内容作铺垫。通过草原生态系统阐述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所组成。生物成分按其营养方式区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然而根据营养关系进一步导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并利用“思考和讨论”:“认识一个生态系统”,让学生对图中各成分按照生态系统的成分来进行归类,使学生理解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理解各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巩固学到的知识。
二、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普通初级中学,大部分学生家庭情况(经济、文化)较差,还有一部分农民工子女。大部分学生在七年级《科学》中学过生态系统的初步内容,但由于遗忘,以及《科学》中未从营养方式上区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以,从上节学习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基础上,引出生态系统的概念。而学生对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生态系统各成分相互关系,从而认识到生态系统不能缺少任何一个成分,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根据本学期所学的生物营养方式来区分各生物成分,进一步根据营养关系学习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用两条主线展开教学,一是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以及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为主线,认识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概念;二是以草原生态系统为主线,认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认识建立在营养关系基础上的生物之间的联系——食物链、食物网。两条主线交叉结合进一步体会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最后以教材中的“认识一个生态系统”作为学习训练的内容,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3.知道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在分析具体的生态系统组成中,学会归纳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学会有序的观察食物网,分析食物网中的食物链的关系和数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认同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
2.建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的观点。
五、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态系统的整体概念和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难点: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六、教学资源
教材、教学基本要求、PPT。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说明
引入 播放视频:南美洲亚马逊热带雨林1、提问:(1)亚马逊热带雨林中所有的箭毒蛙总和称什么?(2)亚马逊热带雨林中是不是还有许多种群?2、过渡语:在一定地域内,多种生物的种群同时存在,组成了生物群落。个体——种群——群落 观看、思考、看书、回答 在书本“你知道吗”中提供的素材基础上,用视频画面介绍亚马逊热带雨林,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以它的一个特有物种帮助学生复习旧知,顺理过渡引出新课。
(一)、什么是生态系统 1、讨论:地球表面还有哪些生物群落?2、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的生存需要哪些条件?3、同学刚才所列举就是环境因素。4、讲解生态系统概念同时用版书写出:个体——种群——群落 生态系统 环境5、请学生举例。PPT显示各种不同的生态系统。 听讲。讨论、交流。举例:各种不同的生态系统,并认识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在听讲、讨论、交流、举例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同时也利于学生把握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组成1、组成成分 1、生态系统虽然千差万别,但都包括一些基本成分。PPT显示草原生态系统为例:(1)、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中有哪些部分组成?(2)、我们把阳光、空气、水分……等叫作非生物成分;草、蛙、昆虫……等叫作生物成分。(3)、生物成分中不同种类生物按照其营养方式不同又可分成哪些成分? 版书: 非生物成分生态系统成分 生产者 生物成分 消费者 分解者2、各组成成分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讨论、交流:(1)、引导学生根据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作用和地位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2)生物成分中哪些能直接与非生物成分相联系?(3)如果缺乏其中某一个成分,会怎样?(4)、从以上分析可见,生态系统这个统一的整体不能缺少任何一个部分。得出结论: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讨论、交流逐步揭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根据营养方式推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概念。看书、讨论、交流、质疑。学生听讲。 通过一个个小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联系,推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通过交流、质疑,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更帮助学生树立了生态系统统一性、完整性的生物学观点。
2、食物链、食物网 1、草原生态系统中,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引出食物链概念、书写方式。2、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成语,引导学生写出其中的食物链。提供PPT素材3、分析几条食物链的关系,引出食物网。4、出示食物网图,引导学生数食物链,交流讨论计数的方法及结果。5、教师点评:需要有序的计数。 回答、听讲。观看、思考、回答。分组讨论。听讲。计数、交流。 通过师生的活动,让学生掌握食物链的计数和书写方法。
训练与小结 引导学生观察P84图,区分其中的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并将其按营养方式分类。指导学生小结,并点评。 看书、完成训练的同时进行小结。 养成对所学知识的及时梳理。
(课堂练习) 出示题目 观察、回答。 能把所学知识进行应用。
八、教学反思
利用PPT技术的视频播放可以把书本中“你知道吗”中提供的文字素材基础上,用视频画面介绍亚马逊热带雨林,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把生态系统宏观的画面用PPT技术展示,提高学生客观感受,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更帮助学生树立了生态系统统一性、完整性的生物学观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