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5.2.1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5.2.1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案

资源简介

《生态系统的组成》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是生命科学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上节《生物与环境》基础上的提升和总结,也是下节《生态系统的功能》学习的基础,所以本节在内容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总结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阐明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理解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相互关系,树立生物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的观点。
2、学情分析
所任教的八年级学生天真活泼,求知欲较强,想像力丰富,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根据这些特征,教师要起主导作用,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分析资料和探究的机会,注重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设计用简易生态瓶作为学习模型,来探究生态系统的组成,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学生在食物链部分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如:一些常见的谚语和俗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出学生的已知经验知识,活跃课堂氛围。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计用一个自制的简易生态瓶作为主线,师生共同探究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多次围绕这个生态瓶开展学习,学生的知识构建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整体,充分的利用这个生态瓶来完整构建了学生对生态系统的概念的理解。在解决生态系统的组成这个教学重点时,又围绕自制的简易生态瓶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由浅入深,层层突破。在解决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这个教学难点时,用一系列谚语或俗语,激发出学生内部知识和新知识的共鸣,从而对已有知识进行指导,很好的解决了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这个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生态系统的概念。
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知道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在分析具体的生态系统组成中,学会归纳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各成分的营养方式。
学会有序的观察食物网,分析食物网中的食物链的关系和数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生态系统各成分间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学习,认同生态系统是一个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生物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
2、教学难点:
理解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引导讨论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和讲解法。
引导讨论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本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生态系统的组成。直观演示法就是通过插图、实验、模型、投影等直观教学手段,使生物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本节课含有多个插图,教学中又多次运用到简易的生态瓶,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知识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转化。这两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六、教学资源:
多媒体白板互动课件,自制简易生态瓶,学生工作纸。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为了帮助大家学习,老师带来了许多小伙伴。大家看到这个生态瓶的时候,最吸引你眼球的是什么? 每组领取生态瓶观察鱼 用简易生态瓶作为学习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态系统的概念 1、复习提问:这个生态瓶中全部的鱼能否称为种群?2、这个生态瓶中还有其他种群吗?(生物群落:在一定区域内,有很多生物的种群同时存在,就组成了生物群落。)3、在这个生态瓶中全部的生物组成了它的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的生存能离开外界无机环境吗?(生态系统:在一定范围内,所有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4、所以我们的生态瓶就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5、图片展示:海洋生态系统、海岛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梯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让学生来判断这些能不能称为是生态系统。6、我们居住的地球,就是由这样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组成的整个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讨论并交流能生态瓶中全部的水草不能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环境判断图片所示是否为生态系统 围绕自制简易生态瓶,展开一系列的设问,慢慢形成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这样一个知识链。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进一步明确生态系统的定义
生态系统的组成 1、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他们的结构都是相同的,让我们用手中的简易生态瓶为例,来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提问:在这个密闭的生态系统中,生物是如何生存的?(生产者:以绿色植物为主的生物,能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就像一位辛勤的劳动者,给自己和部分动物生产出了许多食物。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分解者:以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为食。)2、以上3部分就组成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这些生物成分的生存离得开外界无机环境吗?离不开哪些无机环境?无机环境是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成分,是生物成分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 仔细观察生态瓶,思考并回答问题。水草营自养生活小鱼吃水草微生物吃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离不开光,水、空气、矿质营养等 再次拿出生态瓶,研究生态瓶的组成。用小问题的形式逐步解决生态系统的组成这个教学重点。
食物链和食物网 1、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我们的古人早就用他们的智慧把它们之间的关系编成了俗语或谚语。出示图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食物链:生物与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这种联系。)2、试着写出图片中的食物链关系3、出示食物网,找出最长和最短的食物链。食物网:多条食物链相互关联形成的。 试着讲出几条和食物链有关的俗语或谚语练习找出食物链注意食物链的书写规则1、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植物2、食物链的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应指向被捕食者认识食物网 用学生熟悉的谚语来揭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学生更有兴趣到学习之中
总结 1、出示书本84页《森林生态系统》,完成下列表格成 分举 例特 点非生物成分水、光、空气、矿质营养···生物成分生产者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分解者微生物以动植物的尸体和动物的排泄物为食2、在生态系统中,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成分是谁?为什么?3、如果,你再有一次机会选择,你愿意担任生态系统中的哪一种成分?为什么? 填写表格并交流生产者和分解者思考并交流 用表格的形式来总结本堂课的的知识,便于学生归纳和记忆用颇具挑战性的问题,将部分学生的思维提升一个高度,整合课堂知识。用开放式的假设性的提问,再一次总结整堂课的知识,
作业 作业:1、请记录下今晚丰富的晚餐2、请将你的晚餐按照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制作成一张食物网(必要时加入适当的生物来完整食物网)。 记录并编写食物网 灵活的作业,寓教于乐
八、板书设计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
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 环境
非生物成分:水、阳光、空气、矿质营养······
1、生态系统: 生产者:绿色植物
生物成分: 消费者:动物
分解者:微生物
2、食物链→食物网
九、工作纸
《生态系统的组成》工作纸
表格:生态系统的组成
成 分 举 例 特 点
PAGE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