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4.3.1真菌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4.3.1真菌教案

资源简介

“真菌”一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生命科学》初中第二册第四章《生物的类群》第三节“微生物”的第一课时,是继“植物”“动物”两大类群以后学习的第三类群。本节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由宏观到微观,逐步认识身边的微生物类群,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以及与人类、自然的关系,为“生物的分类”“生态系统”等内容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真菌是微生物中体型较大的类群,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看到,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本次教学活动,主要通过介绍酵母菌和青霉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能正确描述它们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繁殖方式、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并最终归纳出真菌这类生物的主要特征,正确认识真菌与人类、自然界的关系。其中,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个复杂的化学过程,发酵概念也比较抽象,在引导学生阅读了书本上的相关内容之后,联系发酵面团的观察分析发酵的产物,简化对发酵概念的理解从而有效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2、学情分析:
对学生来说,馒头的发酵、食物的霉变、蘑菇木耳等大型真菌在生活中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可以说已具有了本节课所需的预备知识。而且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的能力,在教师的启发下,能通过对现象的分析认识事物的本质。
本节课的教学尤其关注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从已知的资料中提炼相关知识点,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的相关知识来解决新的情境问题的能力。
经过以上分析,确定本节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⑴酵母菌和青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及生殖方式。
⑵真菌与人类关系。
2.教学难点:酵母菌的营养方式
二、设计思路
本课的学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认识酵母菌、认识青霉、分析真菌与人类的关系等。“认识酵母菌”的教学中,首先设计了的一个探究实验“发酵面团的判断”,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认识发酵的现象,说出发酵面团的特点,为解决“酵母菌的营养方式”这一教学难点埋下伏笔。然后利用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描述酵母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了解人类生产生活中对酵母菌的利用。“认识青霉”的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图片观察,分析青霉的结构特征,认识霉菌孢子小、轻、多等特征,知道引发食物、衣物霉变的霉菌的来源,学会在生活中如何防止霉变的发生,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最后介绍青霉素的发现及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辨证看待霉菌与人类的关系。真菌与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懂得要全面看待真菌和利用真菌为人类服务。整个教学过程中虽然没有提及微生物这个名词,但是在潜移默化的渗透中,让学生感知真菌是一类微小的生物。
整堂课在“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指导下,从生活实际出发,采用体验、探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知道真菌的主要类群及主要特征,完成观察、分析、表达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并紧密结合实际,学以致用,使学生树立热爱生命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酵母菌和青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及与人类的关系。
2、简述发酵、腐生的概念。
3、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
1、积极参与到发酵及未发酵两种面团的观察实验中,发现发酵的主要特点。
2、采用比较的方法归纳酵母菌、青霉相同的特点,从而认识真菌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酵母菌和霉菌利用实例的介绍,感悟生命科学课程的实用性价值。
2、正确看待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1、教师教法
本课采用“引导—探索”为主的教学方法,切实落实主体性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指导,通过“观察、分析、判断”等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目标。
2、学生学法
学生可采用观察、阅读、比较、归纳法等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3、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发酵及未发酵面团的制作、霉变和未霉变柑橘的准备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的学习活动 教学意图
新课引入 1、示馒头、面包等食物图片讲述:馒头、面包等食物松软可口,是人们喜欢的一种美食。你知道在它们加工过程中必须经过哪一道特殊的工序才能变得如此松软吗?2、提出问题:面团经过发酵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大家仔细观察A、B两包面团,判断哪包面团经过了发酵?讲解:面团进过发酵再去蒸或烤就会变得松软了,今天的学习就先来认识使面团发酵的一种生物——酵母菌。 观看展示的图片猜测、回答:发酵观察发酵及未发酵的面团,分析发酵面团的特点:较软、有很多小孔、有酒味等。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观察面团的过程中认识发酵的特点,为后面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又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地引入新课的学习。
一、酵母菌1、酵母菌的形态结构2、酵母菌的营养方式3、酵母菌的生殖方式 1、酵母菌是一种比较微小的生物,这是在显微镜下我们观察到的酵母菌,它们的形态具有什么特点?出示“酵母菌的结构模式图”提问:酵母菌的结构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讲解: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它的结构与植物细胞结构非常相似,但植物细胞内还有一种非常特殊的结构,是什么呢?2、酵母菌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也就没有光合色素叶绿素,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那它是如何获取营养的呢?提出问题:酵母菌通过分解糖类物质获取营养,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产物有何不同?讲解: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通过分解葡萄糖获取能量,这种营养方式使它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人们把像酵母菌这样,即使在无氧情况下也能获取能量的方式叫做发酵。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在观察发酵的面团时发现有很多小孔、还有酒味,这些现象是怎么产生的,你能做出解释吗?讲解:发酵作用被人们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酿酒工业利用了粮食作物发酵后产生的酒精;而二氧化碳气体受热膨胀使面团发起,变得松软,因此发酵作用被广泛运用于食品加工制作。3、请大家观察图片,分析:这些酵母菌的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讲解:其实这些酵母菌正在繁殖它们的后代。出示酵母菌的生殖过程图提出问题:酵母菌的生殖有什么特点 讲解:酵母菌的这种生殖方式叫做出芽生殖,是它最主要的生殖方式。但在环境条件恶劣的情况下,酵母菌还能进行孢子生殖。 1、观察、分析酵母菌的形态特点:大多为卵圆形,个体微小。观察、分析:酵母菌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组成。观察植物细胞结构图,与酵母菌结构对比:植物细胞内具有叶绿体,酵母菌结构中没有叶绿体。2、阅读课文47页第二小节,进行分析:通过分解葡萄糖获取营养。分析:有氧条件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条件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齐声朗读发酵的概念分析、交流:酒味可能是由酒精释放的;小孔可能和二氧化碳气体有关。了解发酵作用在生活中的利用价值。3、观察图片,分析:有的酵母菌一端好像长出了小芽(小棍等)。观察、分析:先长出一个小芽,这个芽体逐渐长大,最后从母体脱落发育为新个体。 利用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认识酵母菌的形态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通过对比观察,知道酵母菌细胞中没有叶绿素,从而推断其营养方式。通过课文阅读,初步了解酵母菌获取营养的方式,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在有氧、无氧条件下不同的产物,最后归纳出发酵的概念,这样的安排有效地解决了本课学习的难点。联系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发酵作用的产物,突出生命科学知识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图片观察,引导学生描述酵母菌的生殖过程,认识酵母菌主要的生殖方式。
二、青霉1、青霉的形态结构2、青霉的营养方式3、青霉的生殖方式4、青霉的代谢产物——青霉素 1、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食物和衣物如果存储不当就会发霉,这种现象是由什么生物引起的呢讲解:由各种霉菌引起的霉变现象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今天我们先来认识腐烂橘皮上的霉菌——青霉。青霉的形态结构具有什么特点?出示“青霉的显微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讲解: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到青霉菌体由很多菌丝组成,菌丝由隔膜分隔成许许多多的细胞,每一个细胞中都有细胞核,所以青霉是一种多细胞生物。我们用肉眼从外部观察到的白色绒毛状结构就是青霉的菌丝,而青绿色的就是青霉孢子。2、提问:青霉细胞中有没有叶绿体?它们是如何获取营养的呢?示霉变和未霉变的柑橘实物,引导学生思考。讲解:青霉的细胞没有叶绿素,从腐烂的生物遗体上获取营养,我们把这种营养方式叫做腐生。3、示青霉孢子的显微结构图,提问:青霉孢子有什么特点?讲解:青霉成熟的孢子呈青绿色,孢子小轻多,在自然界中随处散播,落到环境适宜的地方,孢子就可萌发出菌丝,每个孢子都可以发育成一个新个体。青霉就是这样依靠孢子进行繁殖。提问:生活中霉变在什么时候最容易发生呢?讲解: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最适宜霉菌的生长。夏天,受潮的粮食、衣物和皮鞋常常发霉长毛,原因就在于此。你能做哪些工作防止霉菌的生长?4、青霉在它的生活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次生代谢产物——青霉素,被人类发现并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出示相关资料,介绍青霉素的发现及它的生理作用。介绍腐乳与霉菌(毛霉)的关系 1、回答:霉菌。观察、分析:有营养菌丝、直立菌丝、细胞核、孢子等结构组成。2、观察、分析:无叶绿体,自己不能合成养料。思考、分析:腐烂的柑橘发生了霉变,未腐烂的柑橘没有发生霉变。齐声朗读发酵的概念3、观察、分析:孢子位于直立菌丝顶端、成串排列、呈扫帚状。了解青霉生殖方式分析、猜测:夏季较多思考、交流:食物保存在干燥的地方等。4、阅读资料,了解青霉素的发现史,知道青霉素对人类健康做出的重要贡献。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图片观察分析,认识青霉的形态结构特征。通过对比观察霉变和未霉变的柑橘,发现只有腐烂的柑橘发生了霉变,从而认识青霉的营养方式——腐生。观察青霉孢子的显微图片,了解孢子的特点,知道霉变发生的条件,从而学会在生活中如何去防止霉变的产生。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突出生命科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学会辩证地看待霉菌与人类的关系。
三、真菌的主要特征拓展:认识大型真菌 我们已经认识了酵母菌和青霉两种生物,比较一下,它们有哪些相同的特征?讲解:酵母菌和青霉的细胞中都有细胞核,没有叶绿素,用孢子繁殖,个体都比较微小,像这样一类生物,我们把它叫做真菌。示蘑菇、灵芝等一些食用真菌、药用真菌图片提出问题:这些生物体形较大,为什么也把它们归入真菌呢?出示蘑菇的显微结构图片,引导学生从蘑菇的结构特点、营养方式、生殖方式等方面进行课外探究。 回忆、分析:都有细胞核、无叶绿素、用孢子繁殖、个体微小。判断、分析蘑菇属于真菌类群的原因。 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构建真菌的概念。补充各种介绍大型真菌,使学生对真菌的类群形成完整的认识。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四、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提出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呢?讲解:真菌对自然界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会使食物衣物等发生霉变、会使人得病(寄生真菌)等;另一方面它又具有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在自然界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我们要辨证看待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懂得利用真菌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思考、交流:可制作药品,可加工各种副食品;也可使食物等发生霉变。 正确认识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懂得利用真菌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小结 真菌的主要类群:单细胞真菌——酵母菌多细胞真菌——霉菌 青霉大型真菌——蘑菇、木耳等2、真菌的主要特征:有细胞核,没有叶绿素,用孢子繁殖等3、真菌与人来的关系:有害又有益 相互启发一起总结。 回顾整堂教学,巩固所学知识点。
作业布置 练习册 p8/填空题4、6 ;选择题2、4课外实验:利用橘皮培养青霉菌
六、板书设计:
酵 母 菌: 发酵
单细胞、有细胞核、无叶绿素、孢子生殖、出芽生殖为主
一、真菌的类群 霉菌 青霉:多细胞、有细胞核、无叶绿素、孢子生殖
青霉素
大型真菌:蘑菇、木耳、灵芝等 真菌主要特征
有害:霉变、使人得病等
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食用、制药、做各种副食品等
教学设计评比作者诚信承诺书
题目 真 菌
作者姓名 阮颖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74年3月 职称 中学一级
单位全称 上海市奉贤区华亭学校
单位地址 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建贤路1号 邮编 201400
联系电话 办公: 67180631*8434          手机:13761715540
电子信箱 Email: ruanying22@
个人诚信承诺 1、我郑重承诺(在括号内打“√”):所写教学设计为本人原创,没有抄袭他人( √ )所述教学案例真实,并非杜撰( √ )2、主办单位若将我的作品公示、上网、发表、出版,我表示(在括号内打“√”):同 意( √ )不同意( )作者签字:阮 颖 2011年6 月 17日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