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4.2.10观察和解剖蝗虫(实验)教案(Word表格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4.2.10观察和解剖蝗虫(实验)教案(Word表格版)

资源简介

观察与解剖蝗虫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蝗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点,加深理解其各器官的功能。
2、初步学会观察和解剖蝗虫的方法和技能。
3、理解蝗虫的外部形态特点和内部结构特点是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剖蝗虫,进一步提高动物解剖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建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知道蝗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2、初步学会解剖蝗虫的方法和技能。
二)教学难点
1、初步学会解剖蝗虫的方法和技能。
2、理解蝗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点是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
三、教学准备
蝗虫、瓷盘、镊子、解剖剪、解剖针、放大镜、相关视频、口器标签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同学们已学习了动物的基本类群,节肢动物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因为里面有昆虫这一大家族。昆虫为什么种类如此繁多?今天我们以蝗虫的实物为实验对象,来进一步认识它们是如何适应环境的。观察动物的时候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呢? 思考提问,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对象及内容。这与昆虫的形态特点及内部结构有密切的关系。先整体后局部。由前向后,由上到下。
蝗虫外部形态的观察 1.请同学们观察蝗虫的体色,并摸一摸蝗虫的外部是柔软的还是坚硬的?播放视频:蝗虫的外骨骼有何作用?蝗虫可以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2. 观察头部:提问:看到头部有哪些主要器官?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器官的作用。播放蝗虫取食视频,引导思考咀嚼式口器的特点与作用。播放解剖蝗虫口器视频,强调解剖要点。巡视指导。3.观察胸部:引导学生观察:胸部生有几对足?指导剪下三对足,观察三对足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 胸部生有几对翅?指导剪下两对翅并展开,观察前翅和后翅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作用?3.观察腹部:引导学生借助放大镜观察听器和气门,各有什么作用?如何分辨雌雄?观察观察雌蝗虫的腹部末端与雄蝗虫的末端形状有何不同? 观察蝗虫的体色。观察蝗虫的外骨骼。思考理解外骨骼的作用。观察触角、单眼、复眼、口器。说出这些器官的作用,触角:嗅觉与触觉;复眼:看清四周和较远物体;单眼:感光;口器:咀嚼食物。观看视频,思考理解咀嚼式口器的特点与作用。解剖蝗虫口器,观察口器由哪些部分组成,并依序排列在瓷盘上。 三对足。观察三对足。不同点:前两对短小,用于步行;第三对粗壮,用于跳跃。相同点:都有分节,都有锯刺。剪下两对翅展开观察。前翅革质,具有保护作用,后翅膜质,适于飞行。观察蝗虫的听器,气门,说出它们的作用。雌:末端为产卵期,分叉。胸:末端为交配器,变尖。
蝗虫的解剖 播放蝗虫解剖视频。强调解剖要点:1.左侧气门上方由后端向前剪至头部2.沿右侧气门上方由后端向前剪至头部3.用镊子将背部的外骨骼由前向后揭开提醒:剪刀头向上挑起。巡视指导。 根据步骤解剖蝗虫。
蝗虫的内部结构观察 引导学生观察:1、呼吸系统:将外骨骼由前向后揭开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体壁上很多粘连着的半透明的白色中空小管,这是气管。气管在体壁上向外开口,开口处就是气门,空气由气门经过气管,一再分支最后送到各组织,在组织里进行气体交换。2、生殖系统:雌性:雌性每一卵巢由许多斜向后侧的卵巢管组成,两侧有输卵管。雄性:椭圆形结构,后部连着输精管。3、蝗虫的消化道由口、咽、食管、嗉囊、砂囊、胃、肠、肛门组成。胃与肠的交界处有胃盲囊,可以扩大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面积 观察气管,并思考这样的形态结构有利于蝗虫进行气体交换,维持快速飞行所需。观察蝗虫的生殖系统,理解蝗虫的繁殖能力强,有利于繁衍后代。观察蝗虫的消化系统,理解嗉囊、胃盲囊、唾液腺的作用。并理解发达的消化系统有助于其消化食物吸收营养。
蝗虫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小结 蝗虫的哪些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点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回答:身体覆盖外骨骼;感觉器官和口器发达;身体分节,用翅飞翔,用足跳跃,运动能力强;精巢、卵巢发达,生殖能力强。对观察的形态结构进行梳理,并对它如何与环境相适应进行梳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