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章 第2节 脊椎动物第1课时 鱼类和两栖类一、设计思路本课通过对鲫鱼在水中运动和呼吸的观察,对青蛙生长繁殖过程的介绍,学生基本了解鱼类与两栖类的特点,并与对环境的适应有机联系起来,明白生物对环境适应的重要性,了解人类活动对动物资源的影响,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和探究活动的开展,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动物的感情。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鱼类和两栖类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观察鲫鱼在水中的运动,理解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比较鱼类和两栖类对环境的适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领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观念,关爱珍稀保护动物。三、重点和难点重点:鱼类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两栖类的特征难点:鱼类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两栖类的特征四、教学准备学习活动单、鱼类骨骼标本、青蛙骨骼标本、ppt、多媒体。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说明回顾旧知 植物的类群有哪些,它们的代表性植物分别是什么? 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作有机物维持自身生长和繁殖,这种营养方式叫做自养。 相对应的另一种营养方式——异养,即生物必须依靠外界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命的营养方式,则是大多数动物的营养方式。 动物一般分为两大类群——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体内具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常见的脊椎动物类群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图示不同脊椎动物的骨骼标本,展示脊椎。 鱼和蛙骨骼标本的展示。 回顾,思考 猜动物,观察分析它们的脊椎结构。 归纳脊椎动物的相同点。一、 鱼 类 实物投影仪演示+PPT 问题互动:下面这些俗名中带有“鱼”字的动物,有哪些不是真正的鱼,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为什么?请说出你的分类依据。 鳄鱼、 鲶鱼、 鲨鱼、 鲸鱼、娃娃鱼 教师:这其中只有鲶鱼和鲨鱼属于鱼类,我们一起来分析鱼类的基本特征。 以鲫鱼为例。 外部形态特征: 生活环境:水生 体形:梭形、鳞片、黏液 为什么? (减少运动时水的阻力) 运动器官:(观看鲫鱼的运动视频) 分析鳍的作用:偶鳍和奇鳍 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呼吸器官:(观看鲫鱼的呼吸视频) 鳃的结构分析 与人类肺的比较 鱼类与人类的关系 人类活动对鱼类资源的破坏 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互动 观察 思考 总结 表达 对比记忆 情感的共鸣 培养观察,思考能力。 培养分析能力。二、 两 栖 类 问题互动:那些属于两栖类?为什么? 下面看青蛙是怎样生殖,发育的 PPT 青蛙在水中产卵,幼体形体近于鱼类,水中生活,变态发育后,体形发生很大变化,成体在结构上,生理功能上都适应陆地生活。 对比幼体和成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 因此,两栖动物是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类群。 小结: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一般用肺呼吸 体表皮肤裸露,富黏液,有辅助呼吸的功能。 体温不稳定。生殖为卵生。 青蛙与蟾蜍能消灭庄稼害虫,蟾蜍皮肤毒腺所分泌的浆液可加工成抗感染,抗肿瘤的中药蟾酥。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思考并回答: 1 .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骨板, 2. 用肺呼吸, 3. 头比较大 4. 体温不稳定 5. 身体呈长条形,都很灵活。 冬眠。 培养分析,比较能力。小结 问题思考: 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形态特征有哪些? 为什么把生活在水田、沼泽、小溪中的青蛙、蟾蜍叫做两栖类? 尝试对鱼类、两栖类作对比记忆。 理解不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形态特征。 归纳六、板书脊椎动物:体内具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鱼类 两栖类生活环境体表特征呼吸器官运动器官体温生殖方式七、教学后记:对比记忆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