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教学设计思路和依据一、教材分析:“生物与环境”这一节是教材主题四“生态系统”的开篇节,是学生在学习生物的类群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联系。环境又可分为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两大类,首先是“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本节内容的学习将为后面第二部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乃至第2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第3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内容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生物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与环境密切相关。通过学习,让学生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关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懂得保护自然、珍爱生命。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各种生物的相关知识,主要建立了生物本身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关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学生还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但是由于比较贴近生活,所以学生也不会觉得陌生。同时,这节课提供了大量的图片,需要学生通过观察进行总结,而八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也具备通过观察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三、教案设计思路二、教案课 题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1 课时教 学目 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生物对非生物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2、能说出生物的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特点及其意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联系实际,描述什么是生物的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并能区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珍爱生命的责任感。教 学重 点 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生物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的特点及其意义。教 学难 点 拟态和保护色以及拟态和警戒色的区分。现代媒体准备(含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制作,寻找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引入 引入:出示骆驼在沙漠中的图片,同时播放《沙漠骆驼》这首歌曲片段。提问: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好奇,为什么在沙漠中陪伴他的只有骆驼?追问:沙漠的环境具体有什么特点?结合板书总结:像食物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都属于环境中的生物成分,属于生物环境;水、温度、阳光等则属于非生物环境。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提问:那像水、温度、阳光这些非生物环境对生物的生存有哪些影响?图片展示:水:旱季草原、雨季草原;温度:企鹅、大雁南飞;阳光:向日葵朝向太阳、人参喜阴; 欣赏。沙漠条件极其恶劣,只有骆驼才能在这里生存。缺水、缺食物、高温学生补充相关例子。 以近几年比较流行的《沙漠骆驼》这首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让学生感受非生物环境对生物的生长、繁殖、分布的影响。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 过渡:由此可见非生物环境对生物的生长、分布等有很大的影响,那生物在它们所在的环境下为什么都能很好地生存呢?活动:分小组讨论某一种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关系。(具体讨论的生物已指定)板书:关键词提问:经过分析,我们发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体现在各个方面,你能总结出有哪些方面吗?提示:对照板书的关键词进行总结。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例子吗?提问:由此可见,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板书:生物适应环境的普遍性。 学生介绍,其他同学及教师补充。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行为举例说明普遍存在的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可以使生生之间产生交流,共同分享彼此的想法,最终共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现象 一、拟态PPt展示:几张生物(生石花、枯叶蝶、竹节虫)的图片。过渡:刚刚我们分析了生石花这种生物,长得像卵石。提问:那大家猜一下这又是什么?追问:那你认为它们在生活中容易辨别吗?为什么?追问:那这种现象叫做什么呢?PPt展示:拟态的概念。提问:这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意义呢?补充:除了避敌之外,还有利于生物的捕食等。提问:拟态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二、保护色PPt展示:北极熊、雉鸡、青蛙等图片。提问:这些动物从外形适应环境的角度来看,有没有共同的地方?追问:这对生物的生存又有什么意义呢?总结:像这种动物体色与环境相适应的色彩叫做保护色。补充:有些动物的保护色还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比如?提问:保护色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提问:那保护色与刚讲到的拟态相比有什么区别呢?追问:那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点呢?三、警戒色PPt展示:几张生物(毒蛾幼虫、金环蛇、黄蜂)的图片。过渡:那所有的生物都适合躲避起来不被发现吗?大家观察一下这几种生物有什么共同点?提问:那么这些艳丽的色彩又是如何来保护生物的呢?PPt展示:像这种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或斑纹,叫做警戒色。拓展:警戒色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相应的应用呢?你能举例说明吗?过渡: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些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现象,包括拟态、保护色和警戒色,下面考考大家,看看大家能否又快又准地说出来。PPt展示相应图片。通过角蜂眉兰和天蛾幼虫的例子对警戒色和拟态进行区分。通过角蜂眉兰体现拟态在对生物繁殖方面的意义。过渡: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这么多奇妙的现象,那因此我们可以说它们“很聪明”吗? 回答枯叶蝶,竹节虫不容易,与周边的一些生物或非生物很相似。学生齐读。能很好地避敌。举例,可能说到飞机。皮肤颜色与它周边环境的颜色相近。有利于避敌或捕食。变色龙真人CS、捕猎伪装1、颜色和形态;2、环境/生物或非生物3、拟态强调静态。伪装躲避观察图片有毒;颜色比较艳丽。可以警告捕食者自己学生齐读红绿灯、一些警示牌说出相应的现象。不能 从名称和外观上总结出拟态的特点。通过观察图片总结其共同点,进而进行归纳总结。应用层面通过对比,区分保护色和拟态,进行难点的突破。通过这个过程强调具备警戒色生物的主要特点,与后面与拟态的区分做铺垫。联系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警戒色的理解。对以上所学的现象进行巩固。通过角蜂眉兰和天蛾幼虫的例子进行拟态和警戒色的区分。生物对环境适应的形成 过渡: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案例。案例分析:桦尺蛾体色变化。提问:在这漫长的100年中,主要是什么在发生变化?追问:那在这个过程中,是浅色桦尺蛾非常“聪明”地变成了深色吗?追问:那为什么100年后,大部分的浅色桦尺蛾都消失了?总结: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适应环境的生存了下来,不适应的就被淘汰,而不是他们“聪明”地想变成什么样就变成什么样。 环境。不是浅色桦尺蛾不适应环境被淘汰了。 此案例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桦尺蛾在这个过程中不是浅色变成深色,而是浅色的被淘汰了,所以不能说明生物很“聪明”,与前面的问题相呼应。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相对性 过渡:由浅色桦尺蛾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生物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适应环境?PPt展示:四张雷鸟在不同季节的图片。提问:我们再来看一个案例,你认识这些鸟吗?师:其实这些都是雷鸟,它们特别爱“打扮”,随季节会改变羽毛的颜色,那这样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意义?提问:可某一年冬天,雷鸟如常换上了洁白的羽毛,但降雪却延迟了。那么此时雷鸟会遭遇什么样的尴尬呢?提问:这样它们还能不能适应周边的环境了?提问:通过桦尺蛾和雷鸟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不是绝对的?而是?追问:那这种由适应变为不适应的原因是? 提问:既然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如此密切,我们人类应该怎么做呢? 不是学生有疑问。具备与环境相适应的保护色。降雪延迟,雷鸟的白色羽毛反而更容易被敌害发现。不能不是;相对的环境发生改变。关注、保护生物生存的环境。 通过该问题过渡到生物适应环境的相对性。产生生物适应环境的冲突。通过以上事例总结分析适应相对性产生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小结 对照板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问: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吗?二、课后思考:从本节课生物适应环境的角度分析我们人类应该如何适应飞速变化的社会?做相关练习题。 结合保护色的相关知识进行解释。思考 生命科学知识与文学诗句相结合。教案续1板书设计: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注:主板书设计与教学结构类似。副板书:1、2、练习设计: 一、练习部分改编题。二、课后思考:我们人类应该如何适应飞速变化的社会?教案续2三、教后反思(对教案与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本节课从课堂反馈来说还是比较不错的,抛出一个问题,学生能够积极地去思考,并积极地去回答。我认为要达到这种效果,除了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问题的指向性要明确,学生很清晰地知道该问题问的是什么,所以他们思考的方向也就很明确。这就启发我以后上课在问题设置上一定要很好地斟酌。再有一点就是本节课的逻辑还是比较清晰的,从引入到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从普遍性过渡过在这个适应过程中的一些现象,从而引出生物适应环境的形成,再从而引出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相对性。从一个环节中提出问题引到下一个环节,所以学生整节课在思维上一直是跟着走的。这节课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有些问题抛出后没有给学生去表达的机会,教师很多时候总担心他们答不出所以就有点迫不及待给答案,总担心时间不够。所以接下来更多地要锻炼自己课堂的从容性,教师从容了,学生也从容了,一节课也就很从容地顺了下来,这样的课堂效果会更好更成熟。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由于本人不是生命科学专业老师,在对学生一些回答的反馈上就显得没有那么自信,备课的时候还是需要查找各种资料,游刃有余地面对课堂上生成的一些内容。定量评价项目 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的确定(20%)1.符合教材要求,落实教学 目标2.切合学生实际,有利身心 发展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组织(30%)1.教学思路清晰,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2.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 主体作用3.教学气氛和谐,教态亲切 教学效果(30%)1.教学目标完成2.学生能力得到培养3.学生情意有所发展 教师教学素养与教学技艺的表现(20%)1.板书工整、基本功扎实2.注重教学反馈及时调控教 学过程3.善于创造创新,教学有特 色 整体评价(满分100分)等第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得分 17-20 13-16 9-12 5-8 25-30 19-24 13-18 7-12 25-30 19-24 13-18 7-12 17-20 13-16 9-12 5-8 84-100 70-80 55-70 55分以下定性评价 (教学特色、教学上优缺点、改进意见)同行评价小组 评价小组组长: 专业职称 单位 评价小组组员姓名 教 导 处意 见 教导处主任 年 月 日形态结构生理功能普遍性形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行为相对性现象保护色拟态警戒色非生物环境高温缺水缺食物沙漠环境生物环境阳光行为生理功能形态结构吃树叶水中捕食捕食虫…………用肺呼吸分泌蜜汁消化液蒸腾作用…………长颈流线型鳍厚羽毛叶变为刺圆筒形似卵石…………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