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态系统的功能(第一课时)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是生命科学第二册第五章《生态系统》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第二部分《生态系统的功能》的第一课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以一段草原生态系统视频引入课题,先复习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并找出相关的食物链(网)。再过度到新课的学习,分析该生态系统能量输入、利用和耗散三个方面,进一步概括出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途径和特点。进一步以碳循环为例分析该生态系统物质如何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总结出碳循环的范围和形式。最后总结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互相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维持了生态系统稳定性。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能量流动的渠道、能量流动的特点。2.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过程、碳循环的特点和形式3.理解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分析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利用和耗散,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2.分析碳是如何进入生物体和回到无机环境中,总结碳循环的全球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理解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生物和环境的统一,提升学生爱护环境,珍爱生命的责任感。三、教学重点1、能量流动的特点2、物质循环的过程和形式四、教学难点1、能量流动的特点2、物质循环的概念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纸五、教学过程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一、复习旧知 图片展示 提问:以该生态系统为例,举例说明什么是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 观看图片 完成学习纸复习1、2、3、4. 回答问题 复习旧知,理清相关概念。板书一条食物链(网),为介绍能量流动作准备。二、能量流动 结合图片中的生态系统 写出一条简单的食物链。 提问:该生态系统每一种生物能量的来源、去路? 根据学生回答补充能量来源和去路 提问: 1、能量沿着什么途径在流动? 2、能量能不能百分百流向食物链的下一个环节? 3、能量到了无机环境中是以热能形式散失了,能重新回到生物体内吗? 总结能量流动的途径和特点。 思考: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一山不容二虎”? 思考讨论并完成学习纸活动一1。 回答问题 思考讨论并回答 思考讨论并回答 思考讨论并回答 通过某一环节上能量的来源、利用和耗散,感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为后面生态系统的稳定作下伏笔。三、物质循环 结合图片,阅读课本P86-87 。完成学习纸 提问:各物质如何进入植物体的? 生物体内的各种物质又如何进入无机环境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完整碳循环的过程。 提问: 1、碳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多数是以什么形式进行的? 2、碳循环是局限在这个生态系统内吗? 阅读思考并完成学习纸活动二1 回答问题(边回答边完成活动二2) 思考讨论回答 通过物质在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循环,进一步感悟生物和环境的统一,爱护环境,珍爱生命。四、总结 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这个整体得以稳定维持。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即为生态系统的功能。 完成学习纸活动一2,活动二3、4 总结,呼吁爱护环境,保护生命,提升生命科学素养。生态系统的功能(第一课时)学习纸复习1、一定区域内 的总和叫做种群,如 , 。2、在一定的地域内, 组成生物群落。3、一定的范围内, 和 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整体,即生态系统。4、生物与生物之间由于 关系而形成的联系叫做食物链。二、活动一(结合图片内容完成)食物链:小麦→田鼠→狐1、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 。2、能量流动的渠道是 。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4、找出该图片中最长的食物链,猜想有没更长的食物链,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活动二(结合图片,阅读书本P86-87物质循环部分内容完成)1、物质循环一词中物质指的是 ,循环指的是在和 之间循环。2、完成下图。(自然界的碳循环)(④④)(②) (②) (①)(③)3、碳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循环大多是以 形式进行的。4、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 范围内运动,因此碳循环具有 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