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一册1.2.7泌尿系统如何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教案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一册1.2.7泌尿系统如何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教案 (表格式)

资源简介

泌尿系统是如何维持内环境稳定的 教学设计方案修改稿
课题 泌尿系统是如何维持内环境稳定的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排泄的概念、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2、理解泌尿系统在内环境稳定中所起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插图和多媒体课件,能简述尿液形成的过程。2、通过比较、分析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尿液中的成分,了解尿液在形成过程中成分发生的变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泌尿系统在内环境稳定中所起的作用,并进一步认识到泌尿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关系。
重点 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尿液形成过程。
难点 肾小球、肾小囊壁和肾小管在尿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尿液形成过程中物质发生的变化。
教法与学法 讨论法、引导探究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为主,辅以教师的讲解、演示、指导。
教具与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说明引入人体在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等等,同时也会摄入一些有害物质如药物,这些废物通过血液送到某些器官排出体外,这个过程称为排泄。学生在书本上进行圈划。介绍排泄的概念。排泄与排遗(板书)一、排泄问:排便属于排泄吗?补充:排泄是通过血液循环从体内排出;但粪便是食物消化后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形成的,未进入血液循环,直接由大肠排出,这个过程叫做排遗,并不属于排泄的范畴。问:排泄都有哪些途径呢?学生回答。答:1、皮肤(汗液的形式);2、呼吸系统(气体的形式);3、泌尿系统(尿的形式)知道排泄和排遗的区别,并简单了解排泄的几条不同途径。 泌尿系统的组成过渡:在这三个排泄途径中,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形式排出废物是人体排泄最主要的形式。问:那么泌尿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复习回顾泌尿系统的组成。(板书)二、泌尿系统的组成答: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复习泌尿系统的组成。肾单位的结构过渡: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那么,血液在经过这个器官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可以形成尿液?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肾脏的解剖图,了解一下它的内部结构。ppt出示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肾单位是肾的基本功能单位,人的肾由170万~240万个肾单位组成。问:肾单位是由哪些结构组成的呢?(板书) 三、肾单位 现在,大家对肾单位的结构都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血液是如何流经肾单位的呢?学生根据书本P29第二节自学。学生上台在黑板上对结构图进行填空并在ppt上指出肾单位的组成结构,简要介绍、交流从课本中获得的信息。学生回答: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肾静脉引导学生思考,知道肾单位的结构组成。尿的形成过程过渡:血液在流经肾单位的过程中,它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尿形成过程的第一步:播放尿液的形成(肾小球滤过部分)动画,问: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哪些成分被肾小球滤过?哪些成分进入了肾小囊中形成原尿?(板书)尿形成过程的第二步:指导学生阅读书本P29第4、5节肾小管重吸收作用的内容,思考问题: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重吸收了哪些成分?这些成分被重吸收后进入了哪里?肾小管里残留的液体汇集到哪里形成尿液?(板书)学生观看并通过书本P29第3节内容思考。学生回答:(1)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球滤过;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进入到肾小囊中。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回答:(1)全部的葡萄糖、大多数的水分和其他少量物质被肾小管重吸收;(2)这些物质被重吸收后进入毛细血管,并被送回血液。利用视频使学生更加清楚直观地看到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中物质发生的变化。通过比较、分析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尿液中的成分,了解尿液在形成过程中成分发生的变化。泌尿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意义通过形成尿液,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理解泌尿系统在内环境稳定中所起的作用。课堂练习书本P30思考与讨论ppt补充练习学生完成练习课堂小结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预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排泄和排遗的区别,回顾了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组成,其中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肾单位是肾的基本功能单位,与尿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尿液形成以后,可经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 。巩固本堂课的新知识
附:板书设计 泌尿系统是如何维持内环境稳定的1、排泄2、泌尿系统的组成血液(血细胞、蛋白质、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 肾小球 滤 过 肾小体 肾小囊 原尿(150L)(微量蛋白质、葡萄糖、一部分水、3、肾单位 无机盐、尿素、氨基酸) 肾小管 重吸收 尿液(1.5L)(水、无机盐、尿素) 4、尿的形成过程
课后反思:
教案说明: 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已经了解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等相关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了解了内环境的概念,而本节的内容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是进一步理解这些系统的生理活动与内环境稳定之间的关系。本节课主要涉及的“尿的形成过程”和“内环境稳定”的内容相对复杂而抽象,因而在教与学两方面都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以上分析,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再忆为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各种教学资源,如模型或者课件等,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分析相关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获得新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