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人体是如何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泌尿系统一、教材分析:一个人,只要是活着,就需要每天从外界摄取养料,同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以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这些生命活动需要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来完成。本册教材在讲完内环境稳定的定义以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在内环境稳定中的意义后,安排了师生共同探究了《泌尿系统》这一节内容,本节课是《生命科学》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内容有知道排泄的概念,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生成的过程等。这节课从内容上来讲是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但又不是很明白其生物学意义的生理现象,所以学生会非常有兴趣投入本节课的学习,计划一课时完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我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观察、思考、资料分析和模拟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知道泌尿系统的组成,探究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另外根据血浆、肾小囊液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通过小组讨论和发现法的学习形式,推测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壁的作用,再结合多媒体图片来解决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二、学情分析:初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上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对于跟自身实际相关的生理知识特别感兴趣,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他们也喜欢从合作中、活动中找到知识,但是还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在日常生活中尿液形成的现象也有一些疑问,但羞于开口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人体内环境的定义及其稳定性,人体中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在内环境稳定中的意义,希望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是通过泌尿系统进行的,了解尿液形成的原理以及尿液形成过程中血浆-原尿-尿液成分的变化,借以解开自己的身体之谜。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排泄废物;知道泌尿系统的组成知道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能简述尿液生成的过程。2、过程与方法:观察尿液生成的动画后,通过把自己的疑问和大家交流这一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交流能力。通过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的活动,了解尿液生成的第一步——肾小球的滤过;通过比较正常人血液、原尿和尿液成分,了解尿液的生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三鹿毒奶粉事件”,激发学生对热点时事新闻的关心,批判厂家出厂被三聚氰胺污染的奶粉的不道德行为,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把课堂知识传授给家人和朋友的作业,不仅让家长也了解了泌尿系统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还能使学生能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学习乐趣。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指出肾小体和肾小管在尿液形成中的作用。(用flash动画和问题表格以及动手模拟肾小球滤过的实验的形式,使学生了解尿液形成的两个重要作用。)2、教学难点:学生能简述尿液生成的过程。(在前面各个环节的大量铺垫下,最后给学生一个尿液形成的简图,让学生试着说出尿液形成的过程。)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引入 新闻连接——三鹿毒奶粉事件提问:婴幼儿喝了三鹿毒奶粉会有什么后果?肾结石这种病,阻碍了人体哪个系统的正常工作?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泌尿系统是如何正常工作,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 婴幼儿吃了被三聚氰胺污染的奶粉,产生了肾结石。泌尿系统 激发学生对热点时事新闻的关心,对本节课知识的关心。用学过的知识推断出肾结石影响了泌尿系统的正常工作排泄 提问:泌尿系统主要功能是什么?排泄就是将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的代谢废物、摄入过多的物质和某些异物和有害的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划出书中的概念P28 在这里明确排泄的生物学定义,完整学生对泌尿系统功能的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 看泌尿系统图提问: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他们的作用是什么? 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复习旧知,便于更好地学习新知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 肾脏是尿液形成最主要的器官,那它是如何形成尿液的呢?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构成。简述肾单位的复杂结构 完成工作纸填图,知道肾脏的结构 从模式图中能初步了解肾单位的结构尿液生生成的第一部——肾小球的滤过 提问:肾脏复杂的结构和尿液的生成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来看尿液的生成动画(flash)。提问:从这个动画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产生了哪些问题?想知道什么?活动一: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将模拟的血液倒入装有滤纸的漏斗,下面是锥形瓶,这样,滤纸和漏斗就相当于肾小体,观察肾小球的滤过现象。提问:那是哪些物质被滤过了呢?比较健康人血浆和原尿成分,回答问题。问题:在血液流经肾小球的过程中,物质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总结: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都被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仔细观察动画,把观察后的发现和疑问和大家交流。分组进行活动活动结论: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大分子物质不能被过滤,其余物质都被过滤到肾小囊中。除了血细胞和大部分蛋白质,其余物质都滤过了。 让学生观察后,将自己的疑问说出,带着大家一起来识图,他们的疑问也可以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伏笔。自己动手感受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培养学生的读表比较解决问题的能力尿液生成的第二步——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问题:人每天产生的原尿是150升,每日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原尿在进入肾小管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比较健康人原尿和尿液成分的不同,初步得出结论。总结:原尿经过肾小管时,其中的有用物质会被重新吸收回到血液中,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其他少量的物质。剩余的水、尿素和其他废物形成终尿汇集到集合管最后被排出体外。以4人为小组,看图简述尿液的生成过程和尿的排出路径 从表格中的数据找出差异,归纳结论小组内讨论,小组间交流。 通过前一次的比较,这一次学生能很快的得出原尿和尿液成分上的差异复习、加深本节课所学内容小结 肾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每天排出机体不需要的废物,对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涉及到这次三鹿奶粉事件的生产厂家,大家有什么想法?2008年3月13日——第三个世界肾脏日 这些厂家生产的奶粉,严重破坏了肾脏的正常生理功能,应该受到处罚。 批判厂家出厂被三聚氰胺污染的奶粉的不道德行为, 培养良好的全民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作业与评价 最后,请做一名爱护肾脏的宣传小卫士,请将今天所学的知识传授给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并将他们的困惑带回到课堂上,我们一起来解决。 将所学的肾脏知识传授给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通过把课堂知识传授给家人和朋友的作业,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学习乐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