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一册1.2.7泌尿系统如何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一册1.2.7泌尿系统如何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教案

资源简介

一、 泌尿系统如何维持内环境稳定的
一、 教学思路:
《泌尿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是上海市初中生命科学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中第二节“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之“人体是如何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第3课时内容。
从学生已有知识结构来看,学生在七年级科学和八年级生命科学第一章第一节学习中,已认识了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及功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就能力而言,由于前面刚学习了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因此学生在分析物质的出入时,对于结构与功能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肾单位的组成及尿液排出人体的途径。
2、知道尿的形成过程及排泄的概念。
3、理解泌尿系统在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相关图片,培养学生观察识图能力。
2、通过尿液形成过程中尿液、原尿、血液三种成分的比较分析,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肾单位的基本构造及功能,逐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学习泌尿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认识到适量喝水对健康的重要性。
3、通过学习,感受人体结构的复杂和奇妙。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
2、泌尿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
难点:尿液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自制PPT课件、课本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授: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泌尿系统↓肾脏↓ 肾单位 课件出示泌尿系统图,引导学生回顾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及尿液流出的途径。强调生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课件出示肾脏实物外形图和肾脏剖面的模式图,引导学生回忆肾脏的内部结构课件出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引导学生认识肾单位各部分结构的特点:看教材29页的图,圈出肾单位组成的结构名称归纳肾单位的组成,教师肢体语言演示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之间的关系。血液由动脉进入肾脏,到达肾小球后流向哪里? 看图回忆学生观察回忆肾脏的内部结构 :皮质、髓质、肾盂学生看图认识肾单位的组成及特点圈一圈,认识各部分结构名称的特点观察找出两条路径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从宏观到微观的图片,逐步来认识肾单位的结构。充分利用书上的图提取有效信息,提高学生的观察识图能力,也为后面尿液的形成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尿液的形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课件出示简化的肾单位模式图,出示进入肾小球之前血液的主要组成成分,使学生了解血液中所含有的主要成分。组织学生观察书本P29图,自学书本P29第3自然段文字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肾小球中的血液和肾小囊中原尿之间的成分变化及其产生的原因 。教师利用书P29页图进行引导,分析,讲解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组织学生再次观察书本P29图,自学书本P29第4自然段文字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肾小囊中的原尿和肾小管中的尿液之间的成分变化及其产生的原因 。教师利用书P29页图进行引导,分析,讲解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推测重吸收物质的去向。(与血液循环联系)归纳强调尿液生成的两个作用,强调尿液来自于血液。 观察,听讲,回忆。观察、分析、回答。理解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及血液和原尿之间的成分变化。观察、分析、回答。理解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及原尿和尿液之间的成分变化。 通过学生活动及老师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血液流经肾单位时发生了什么变化,在比较成分的过程中知道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两个作用,为后面比较进出肾脏的血液发生的变化奠定基础。通过学习尿液在肾单位中形成过程,感受人体的复杂和奇妙。
三、泌尿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 出示三种样品成分,观察主要成分。对比异常尿液判断肾单位哪个结构出问题。由泌尿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引出排泄作用。组织学生逐条朗读课件中出示的排泄的概念,使学生理解排泄的概念,知道排泄的物质需经过血液循环。 观察、分析、回答。理解泌尿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学生思考回答朗读、思考、尝试回答。理解排泄的概念,知道排泄需要经过血液循环,划下书上的关键语句。学生联系生活 通过引导分析、联系生活让学生理解泌尿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知道排泄的主要途径。
小结 泌尿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利用黑板回顾知识要点拓展:泌尿系统的保健 复习巩固 巩固新知知道适量喝水和及时排尿的重要性,关注自身的健康。
作业 1、练习册:P7(一) 填空题5、6 (二) 选择题13、14 独立完成 巩固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鼓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