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一册2.1.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一册2.1.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教案

资源简介

第二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二节 神经调节
第3课时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设计思路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沪教版八年级《生命科学》第一学期第二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里的第一节《神经调节》的第3课时。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在七年级《科学》课程中的第十一章《感知与协调》中简单学习了的“反射弧”相关组成知识,并在八年级《生命科学》课程中学习了人体的内环境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内环境的稳定依赖于各系统功能的协调,而各系统功能的协调则依赖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神经调节》这一节是在学生掌握人体各系统参与了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学习和深入分析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生命科学是一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能力的更要学科,为了更好的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进而培养学生科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从学生生活中经历的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课堂中经历观察、分析、探索和解释的科学探究学习过程,激活其思维,提升其学习的内驱力,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并学习的积极性,使其逐步养成潜心探索的生命科学核心素养。
同时,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实际心理状态,选择通过采取体验式的探究教学法,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从而进一步产生学习的意愿。体验式的探究教学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已有经验结合起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客观事实,发展自己的思辨能力。当然这个过程中,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通过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对学生的鼓励,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要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及体验式的学习过程,学生能理解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在经历反复的实验探究后,学生初步学会非条件反射的观察和记录方法,并理解反射弧的五个基本环节;
3.在分类讨论后,学生能通过一系列的探究体验式学习过程理解反射的类型,体验生命科学的价值。
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非条件反射的观察和记录,并理解反射弧的基本概念
难点: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探究并理解反射的类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橡皮锤、实验单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新课导入 [游戏]品味道,邀请五位学生参与,通过品尝及做表情,请在做的同学判断五位同学尝到的是? [邀请]分享判断结果、询问判断及分析原因。(同时展示《科学》教材上“简单的解释”:感觉器官→感觉神经→脑和脊髓→运动神经→肌肉) [揭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观察、判断、思考 思考、尝试回答 这个方法在七年级科学课程中有涉及,同时用游戏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温故而知新,激发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欲望。
反射 反射弧 [实验]膝跳反射 反射有什么特点呢?两人一组,根据实验单的内容进行互动探究,并边实验边思考讨论 问题1: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产生了什么反应? 问题2:怎样记录实验结果? 问题3:这个实验中,感觉器官、效应肌肉部位分别是? 问题4:每次实验的结果一致吗?影响实验结果的可能因素有? [展示]及时同步实验数据到白板 [再定义]将《科学》的“简单解释”与反射弧的五个基本环节相结合。 [回忆]放出《科学》“接尺”实验,追问:两个实验里,在反射弧角度上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 聆听,实验 思考、讨论 思考、尝试回答 理解 思考、回答 实验探究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师作适当的设疑和指导,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分析,完成探究学习的过程。
反射的类型 [讨论]请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下列哪些反射不受大脑控制?哪些反射是受大脑控制?(婴儿的吮吸反射、缩手反射、吃梅生津、谈虎色变、望梅止渴、眨眼反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听到上课铃迅速回教室等等) [类型]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具有的反射活动;条件反射生来不具有,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形成的反射活动。 [思考]其他动物是否具有“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反射? 思考、讨论、尝试回答 聆听,感受 思考、尝试回答 分类讨论思想是生命科学探究的重要思想之一,它是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通过分类讨论,使学生自主探究并理解反射的类型。
总结 [提炼]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什么是“反射”? 思考、判断、尝试回答 课堂总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把学生在课堂中接受到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内化的素质。
作业布置 练习册
板书: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 感觉器官、感觉神经、脑和脊髓、运动神经、肌肉
2.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非条件反射VS条件反射
4.反射
教学反思
附:
《膝跳反射》实验单
姓名: 组员:
1.每两位学生一组,两人轮换角色进行实验。
2.重复做膝跳反射3次,记录结果。
实验后,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产生了什么反应?
2.怎样记录实验结果?
3.这个实验中,感觉器官、效应部位分别是?
4.每次实验的结果一致吗?影响实验结果的可能因素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