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一册2.1.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一册2.1.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案

资源简介

第二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一、教材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生命科学》第二章第一节神经调节,共4个课时,本节为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从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着手分析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内容的安排和呈现方式有利于学生对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全面的认识,对帮助学生理解人体的整体性及其意义起推进作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有了具体的认识,但对于反射的概念和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发射还缺乏深入的理解。同时该学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日常生活经验,有一定的分析理解力,对学科与生活相联系的部分也是充满着好奇。所以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依据课程标准要求,设计了观察实验等活动,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归纳反射的概念、类型及其意义。
三、设计思路
基于上述分析,故本节课首先从三个小活动引入,引起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的同时,复习了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让学生从实际感受出发,理解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让学生对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有个大概的印象。
首先通过学生实验:经典的膝跳反射实验,思考回答问题让学生再次感受什么是反射。根据四次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反射的定义,并进行分类。列举与膝跳反射相类似的反射活动尝试总结非条件反射的特点。接着通过巴普洛夫“经典型条件反射实验”视频,让学生对比非条件反射,总结其形成的基本条件和特点。从两种反射的特点和适应范围来理解反射的意义,最后通过习题进行巩固。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理解非条件反射的特点
3)学会观察和记录非条件反射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非条件反射中,描述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特点
2)经历重复试验及统计分析试验数据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仔细观察和如实记录实验结果的重要性
2)体验生命科学的价值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观察和记录膝跳反射的实验方法
2)反射的含义及分类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教学难点:
反射的含义及分类
六: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PPT、膝跳实验、巴普洛夫经典型条件反射实验视频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活动引入 1)品尝糖果 2)眼前抬手 3)“闪得快” 1)感觉酸甜,体内分泌唾液 2)眨眼并进行躲避 3)合掌或者缩手 引起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从实际感受出发,理解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让学生对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有个大概的印象
复习巩固 1)回顾神经系统的组成 2)对于人体的各种活动起调控作用的是神经系统的哪一部分 3)传递信息和指令的是神经系统的哪一部分 1)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2)中枢神经系统 3)周围神经系统 学生巩固知识并为新课作铺垫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学生实验:膝跳反射实验,并回答问题 1)受到叩击后身体有何反应?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是先感觉到膝盖被叩击,还是先伸小腿? 3)伸小腿的动作是否受意识支配?能不能有意识地控制伸小腿的反应 1)疼,小腿前伸 2)先伸小腿,后感觉到被叩击。(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先完成整个反射,后来脊髓将这种敲击传到大脑,大脑产生敲击的感觉。) 3)伸小腿的动作受到意识的支配;人能有意识地控制伸小腿的反应 通过演示,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要领和所要观察的反应。注意:叩击的部位要正确:膝盖下面的韧带。叩击迅速,力度稍微要大一点。 1)位置不对,我们的神经系统感觉不到相应外部刺激 2)叩击时过重、过轻或者过于频繁,也会影响膝跳反射的发生。 3)最好请同桌帮你叩击韧带,因为自己叩击的话,可能下意识的会做好准备,从而干扰膝跳反射的发生。
根据四次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反射的定义,并进行分类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分类: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 列举你能想到的非条件反射,并总结其特点 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眨眼反射、吸吮反射、排尿反射等 特点: 1)天生就有的 2)永久性的 3)中枢一般位于脊髓或脑的低级部位 培养分析能力
2)条件反射 利用书上P42信息库以及巴普洛夫经典型条件反射实验视频,自主理解条件反射 形成的基本条件: 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即强化 特点: 1)后天形成的 2)暂时性的(不强化会逐渐减弱,甚至消退) 3)中枢一般位于大脑皮层的高级部分 在学习过程中,与非条件反射形成联系和区别,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总结出特点
三、反射的意义 列举一些较常见的条件反射 提问: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对人和动物有何意义? 下课铃响、望梅止渴等 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的基础,条件反射提高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大脑越发达的动物,建立的条件反射也就越复杂。 升华主题
四、小结巩固 通过课后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调节进度 知识的巩固与延伸
八、作业与评价
1、紧急疏散时,学生听到警报就立即疏散,人体这种通过______系统对刺激做出规律的反应叫做________,完成该活动的基本结构叫做________,感受器兴奋并产生神经冲动,经过__________传递到中枢。
2、下列反射中不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见光缩瞳 B遇烫缩手 C谈虎色变 D婴儿吮吸
3、下列现象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马戏团的小狗表演算术 B沙子入眼会流泪
C望梅止渴 D学生会做数学题
4、膝跳反射的中枢是( )
A大脑 B脑干 C脊髓 D小脑
九、教学反思
总体而言课堂氛围良好,充分利用学生活动开始整节课的教学,既复习了已学的知识点,又体验了新课的知识点,通过此活动学生基本能自主总结出反射的概念,也能根据提示对反射的类型进行分类。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性强、活跃度高,但是也因此缺乏对学生的掌控和时间的把握,略显混乱。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对这一部分更加注重,可以适当的在之前给予一定的规定,以便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在对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学习时,利用视频和表格,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用最简明的形式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在最后以练习题的方式来检验系学习效果时,应该在有充分的时间的前提下强调自主完成,最后在进行点评可能效果会更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