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2.1 鱼类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2.1 鱼类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鱼类(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1.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
重点 难点 1、观察鱼类的运动和运动方式; 2、探究鱼类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3、能够总结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教法 学法 谈话式、启发式、探究实验
教具 活鲫鱼等实验用具
教学 环节 教 学 过 程 时间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六大类动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学生一起回顾知识点。 1分钟
探究主题一 自主探究 一、动物的分类 1、我们刚刚回顾的动物是否有脊柱。按脊柱的有无分 动物和 动物。 总结:动物根据其身体结构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认真观察课本p20-21页图片,归纳一下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有哪些? 温馨提示:我国的四大家鱼是指(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播放其他漂亮的鱼照片。 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1)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2)能在水中呼吸。 3、常见的名称中带鱼却不是鱼的动物,如墨鱼,鱿鱼,章鱼,娃娃鱼等。属于鱼名字却不含鱼,如海马、泥鳅和黄鳝。 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柱还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做两道题目巩固知识。 观看图片,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自主回答问题,答对给小组加分。 总结鱼适于生活生活在水中的特点。 5分钟
合作交流 分析动物的形态结构与他们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关系 (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对鱼的水生生活有什么意义? (2)用手摸鱼的体表,有什么感觉。谈谈你的看法。 (3)观察鱼的运动。鱼只靠鳍进行运动,这说法全面吗? (4)侧线的作用? 小组探究实验,观察鱼的外形和运动,交流,寻找问题的答案。 获得结论: 5分钟
展示 提示,引导点拨 小组展示 2分钟
小结 小结 巩固知识,做好笔记 1分钟
探究主题二 自主探究 二、探究鱼的呼吸 鱼是用鳃来呼吸的,他们的呼吸方式同人类不同,那他们是怎样用鳃呼吸的? 我们通过实验来了解,请同学们阅读教p22-p23的观察与思考,简要归纳鲫鱼哪些特点是适于水中生活的? (1)观察鱼在呼吸时,它的口和鳃盖后缘是同时张开还是交替张合?用滴管把墨汁慢慢滴在鱼口约1CM处,观察墨汁流入鱼口后,从哪里流出? (2)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相比,溶解的气体成分有哪些变化? (3)轻轻掀起鳃盖,看一看鳃的形态和颜色,想一想,鱼鳃的哪些特点对它在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 (4)为什么说“鱼儿离不开水”? 活动:总结鱼的主要特征 同步即时巩固部分 小组根据课堂评价反馈表完成观察内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各小组明确探究的方法。 各小组完成实验。 请同学们利用课堂直播的形式展示本组的实验成果在屏幕上,提出自学中的问题和困惑,认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直播老师的演示实验,再一次明确实验现象。 【学生探究·教师引领】 同学们要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分析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完成练习,小组展示 17分钟
展示 提示,引导点拨 小组展示,组间点评 3分钟
探究 主题 三 自主探究 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人类对鱼类资源的利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针对鱼类资源的现状,谈谈自己的看法(渗透保护环境和动物资源的情感教育)。 总结:煤炭燃烧释放二氧化硫;汽车燃烧石油;向水中排放污水;这些行为已经严重危害了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我们必须制止这些行为,维持生物圈的正常状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分钟
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回忆归纳本节收获指导讨论,总结。抓住联系,归纳知识,引导构建网络。 相互讨论梳理本节知识点 2分钟
小组奖励 统计加分最多的小组,给予护送小鱼回家,喂养小鱼的奖励。 领取奖励 1分钟
教后 小结 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知道水中生活的动物的类群有哪些,并能总结出鱼类的主要特征;通过对鱼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引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