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细菌、病毒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说出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过程与方法:学生交流、讨论,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认识细菌的形态结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地震后全面防疫消毒的场景,体会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民的生命健康。二、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细菌、病毒的结构特点。教学难点:细菌、病毒的形态和结构特点。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细菌的形态、结构等图片资料,制作成PPT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 学生一起看几幅图片(灾后消毒防疫的场景),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消毒?震后可能引发的病症:如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破伤风、鼠疫等传染病。那么细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你们见过细菌吗?今天呢,我们就来看看细菌的“庐山真面目”。 学生观看 引起学生注意,体会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民的生命安全,同时增强珍惜生命的意识。二、细菌1、形态 看看在显微镜下的这些微小生物。(一)个体微小:直径大多为0.5-2微米左右,1000个细菌排起来才有1毫米。(1毫米等于1000微米)(二)细菌的三种形态:球菌、 杆菌、螺旋菌 观察细菌的三种形态。2、细菌的结构 (一)细菌的结构——单细胞生物: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些有鞭毛。有的细菌能够形成芽孢(图片)展示(二)与动物、植物细胞结构比较[出示动、植物和细菌细胞结构区别表格]。 学生讨论、辨认三种生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学生回答 复习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懂得区分动植物和细菌的结构图。3、细菌的营养方式 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寄生、腐生 夏天,饭菜放置久了为什么更容易腐败变质?动植物的尸体为什么会腐烂分解?当我们的皮肤不慎破损时,为什么容易引起感染 ? 学生思考、回答。 使学生养成一种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思考模式。养成讲卫生的习惯。4、细菌的生殖方式 演示细菌的分裂生殖方式探究细菌的繁殖速度。养成哪些良好的个人卫生情况来抑制有害细菌的繁殖呢? 学生讨论、回答 渗透“两纲”教育之生命教育——个人卫生三、病毒1、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接下来学习另外一种微生物-----病毒。1、病毒的形态:病毒多近似球状的多面体(如感冒病毒),也有杆状(烟草花叶病毒)、蝌蚪状(噬菌体)等。2、大小: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极其微小),直径只有几十纳米(电子显微镜)。2、病毒的结构 衣壳由蛋白质组成,里面是核酸,蛋白质外壳的作用就是保护并将病毒的核酸物质注入其他生物的细胞内。3、主要特征 个体极小,多数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没有细胞结构,但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拓展 微生物与人类关系 观看、思考 培养学生对细菌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四、作业布置 1、完成生命科学练习册2、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细菌开发利用的设想,后面的课上进行交流。 巩固所学知识,并学以致用,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