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分类阶元及物种命名1、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该堂课是初中《生命科学》教材中第四章“生物的类群”中最后一节“生物的分类”的第一课时内容。根据生物一定的特征对其进行分类,是生物学研究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也是认识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二)学情分析:由于是“生物的类群”一章中的最后一部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生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具备了一定相关的知识,再进行生物分类方法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三)设计思路:关于生物分类的知识内容相对于之前的学习比较枯燥,难度和专业性也比较强,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突破教学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是这一堂课中最值得关注的地方。在设计该堂课时我的主要思路是,利用各种课堂活动逐步达到教学目标,攻破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活动,学生不但能够很好得完成学习目标,而且能够把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化成自主的学习过程。活动1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了解“同种不同名”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拥有一个统一的学名是十分必要的。活动2和活动3的目的是知道林耐双名法的基本含义,特别是通过“观察校园植物铭牌”强调学科知识的应用。最后的活动4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分类与物种之间特征的多少、亲缘关系远近之间的关系,真正理解生物分类的意义所在。二、教学目标:1、知道生物分类的7个基本阶元和分类的基本单位。2、知道林耐双名法的基本含义。通过观察校园植物铭牌等活动,体验到利用双名法对生物进行统一命名,便于科学归类的重要意义。同时,知道要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3、通过层层递进的课堂活动,知道生物分类等级与生物共同特征多少和生物亲缘关系远近之间的关系,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同时,初步体会到分类法是一种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类的阶元及基本单位;双名法。难点:生物分类等级与生物共同特征多少和生物亲缘关系远近之间的关系。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活动纸。四、教学过程: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引入 展示六年级课本截图,引导学生回忆科学课中有关于生物的分类的相关知识。请问,根据你现在拥有的生物学知识,这样的分类是否存在什么问题? 根据图片分析动物以及植物分类的分类依据:例如动物是根据它有无脊柱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发现问题:不够准确规范,比如植物可以按照其主要特征分成藻类、苔藓等等;不够完整,无脊椎动物还可以分成各种类别,甚至鱼类、两栖类也可以继续分类。 强调学科以及知识的衔接一、物种的命名 展示红薯的图片。请问,这是什么物种?同样一个物种表述出来的名称却并不相同。我们的周围是否还有其他相类似的情况呢?要求学生完成“活动园地<1>”。引出俗名与学名,双名法的含义。以“人” 、”大头乌龟”、“碧昂斯马蝇”等为例,介绍双名法的规定及学名的组成。要求学生完成“活动园地<2>、<3>”。 学生回答该物种的名称,可能有人说山芋,也可能有人说红薯,地瓜等。 个别上讲台在白板上完成,其他学生完成在活动纸上。阅读课本,了解林耐及双名法的相关知识,完成活动2、3巩固双名法的规定,学会看植物铭牌,知道课本上的知识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从同一物种有许多俗名入手,引出规范物种命名的重要性。通过“碧昂斯马蝇”的例子强调科学研究中需要质疑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二、分类的阶元 请一位学生介绍江豚。在这份介绍中有没有将江豚进行类别的划分?界、门、纲、目、科、属、种就是分类中最基本的7个分类单位,我们称之为分类的阶元。以“人”为例,再一次归纳分类的7个阶元,强调“种”是分类系统中最基本的单位。将人类划分入哺乳纲的依据是什么?划分阶元的依据是生物的特征。每一个物种都有属于它的分类阶元。展示“江豚”、“北海狮”和“虎鲨”图片,哪两种动物亲缘关系更近?江豚与北海狮,江豚与虎鲨分别有哪些共同特征?江豚与哪种动物共同特征更多?再展示“虎鲸”,江豚与哪种动物亲缘关系更近?要求学生完成“活动园地<4>” 利用多媒体介绍江豚的分类学地位,习性等。仔细聆听逐步归纳出分类的阶元(7个分类单位)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回答:人类具有哺乳纲的特征(胎生,用乳汁哺育幼崽等)。从三种动物的分类地位上分析,江豚与北海狮都是属于哺乳纲,江豚与北海狮拥有哺乳类的共同特征,江豚与虎鲨都是脊椎动物。所以江豚与北海狮拥有更多的共同特征,它们的亲缘关系更近。回答:江豚与虎鲸亲缘关系更近,因为它们同属于鲸目,拥有更多的共同特征。完成活动,交流回答。 教的主体也可以是学生。即使很专业的一些名词也可以通过探究来习得,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这里学生可能不太理解什么是“亲缘关系”,教师应该适当加以解释。分类意义是难点,要层层递进,适当反复,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学习规律。总结归纳 分类单位大小与物种共同特征的多少、亲缘关系远近之间有什么关系。 归纳总结:在越是大的分类单位中,生物彼此的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越是小的分类单位中,生物彼此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5、作业布置:练习册P10填空题1、2、3,选择题1、26、板书设计:分类阶元及物种命名一、物种的命名俗名学名——双名法:属名+特定的形容词二、分类的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七、教后记:这是一节看似简单但暗藏许多知识点的课,能考察出学生逻辑分析和语言理解能力。俗名和学名比较容易理解,只要适当举例,一般都能够掌握。但是要讲清楚七个基本阶元,以及它们与生物特征、亲缘关系之间的联系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所以,这节课我设计了许多活动,希望通过活动和练习,层层递进地帮助学生去理解。但是,如果要所有的学生都掌握还需要更多的练习巩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