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授课教师 学 科 生命科学 授课班级 八(2)教学时间 课题名称 生物分类的阶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a、能熟练地按序说出生物分类的7个基本阶元;b、知道种是分类的最低阶元,同种生物雌雄个体互相交配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c、理解分类单位与生物共同特征之间的关系:越是大的分 类单位,生物彼此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反之,生物彼此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熟知分类的7个阶元,理解分类单位与生物共同特征之间的关系,认识到7个分类阶元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从属、包含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分类法是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教 学 目 标 制 定 依 据学 生 分 析 教 材 分 析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讨论交流的能力,因此本课教学尝试通过自主性的小组合作交流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完善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健康发展。 “生物分类的阶元”是上海市初中生命科学教材第4章第4节“生物的分类”中第二课时的内容,其前一课时为“物种的命名”。通盘考虑分类阶元一课在整个章节中的地位,结合课改中关于“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的理念,特将本课的教学作如下的充实和调整。重点难点 重点:分类的7个基本阶元。难点:生物分类单位与生物共同特征之间的关系。媒体技术应用(可复选“√”表示) 电子白板 概念图/思维导图 网络环境 Eduoffice等技术工具 其它√ √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 新课引入 联系生活经验:如果去书城买书,你会用什么方法找到你所需要的数呢?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学生讨论 联系生活实际,引出“分类”二 分类阶元 1、分类概念: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遗传和生态特征,对生物进行分门别类的工作。2、生活中可以进行分类,那么生物可以进行分类吗?怎么进行? 学生阅读书本P61“分类的阶元” 通过阅读知道生物划分为7个最基本的阶元三 物种的概念 1、7个阶元中,哪个是最小的阶元?2、种概念:是同种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并产生有繁殖能力后代的。3、讨论:观看图片(1)玫瑰有红、白、黄集中颜色,它们是同属的一个物种吗?月季、蔷薇、玫瑰属于什么关系?(2)马、驴、骡是不是一个物种?为什么? 学生回答学生聆听学生讨论 同属不同种强化物种的概念四 生物之间的关系 阅读书本P62, 从这副图片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阅读 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得出:在越大的分类单位中,生物彼此的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在越是小的分类中,生物彼此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五 总结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可取之处:1、导入新颖,结合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引出 “分类”的概念。2、通过“找人”游戏,引申出课题“生物的分类阶元”,过渡自然。3、课堂气氛活跃,采用了小组讨论的形式。本节课的不足之处:1、在解释“种”是分类的最低阶元,物种概念时学生理解上有些混淆,以至于在课堂反馈上有所错误。2、对于7个分类阶元之间的关系还有部分同学不明确。总之,对这节课的教材处理、师生课堂活动的效果还是很满意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总结经验,加强学习,使自己的教学素养更上一层楼。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