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4.4.3分类检索表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4.4.3分类检索表教案

资源简介

平行检索表
一、教学思路
本节课是八年级《生命科学》第四章第四节的第二课时,是学生在学过植物的常见基本类群和植物的结构特征之后的是对学生对之前学习的知识的检验,也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的提升。本节课的目标是知道平行检索表的用途和编制方法,初步学会使用平行检索表和将常见生物制作简易平行检索表,课程标准中要求B级学。本课的重点是检索表的使用和编制,本课的难点是编制平行式检索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贯彻以“生活化、探究化、活动化”的教学主张,以大量的生活实例再现生活,把知识的学习渗透到生活中,在难度上层层递进,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实践、积极思考、积极探索、积极创造。首先,以查字典引出本节课内容,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知道平行检索表的用途,再通过“思考——讨论——归纳”的活动,以生活中常见三种不同品种的西瓜为例,初步学会平行检索表的编制方法。接着,再以常见植物为例,通过“制作——分享——小结”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编制平行检索表的习得过程。最后,学以致用,把生活材料“知识化”,用所学知识,制作校园植物的平行检索表,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自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提高观察、比较、归纳和文字表达的能力,感受学习生命科学学科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平行检索表的用途和编制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简易平行检索表对生物进行分类,初步学会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编制校园植物平行分类检索表,提高观察、比较、归纳和文字表达的能力,感受将生命科学学科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检索表的使用
编制简单的平行检索表。
难点:根据生物特征分类并制作简单的平行检索表。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校园植物若干、七巧板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意图
导入 提问: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们通常采用哪些办法?如何找到不认识的生物? 遇到不认识的生物可使用检索表。 从熟悉的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检索表的结构与作用 展示平行检索表。 引导学生找出平行检索表的特点。 指导学生为三种不同品种的西瓜编制平行检索表。 观察平行检索表,知道根据生物的特征在平行检索表中能找到生物类群或学名,反之亦然。 根据不同品种西瓜的特征,初步学会编制简易平行检索表。知道平行检索表结构特点:根据生物间性状间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接着,再根据其性状,把上面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如此,逐级排列下去,直到编制出包括全部生物的检索表。 在观察中学会思考,知道平行检索表的特点。 通过“思考——讨论——归纳”的环节,边思边做,初步学会检索表的编制方法。
编制检索表 引导学生归纳平行检索表编制步骤。 展示南天竹、麦冬、山茶花、桂花、三色堇、杜鹃花植物标本。指导学生根据植物的特点,编制检索表。 修正出现的错误。 讨论归纳检索表的编制主要步骤是: 1.观察植物特征 2.确定分类准则 3.编制分类检索表 每组学生观察一种植物的特征,并根据特征完成相应的七巧板拼图。 组间分享植物特征,共同完成的表格。 全班共同讨论并确定植物的分类准则。 独立完成平行检索表的编制。 通过“制作——分享——小结”环节体验编制平行检索表的过程。
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 盘点本节课收获。 巩固新知。
作业 检索校园植物名称,并制作本校校园植物检索表。 学以致用,感受学习生命科学学科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乐趣。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学生的学是B级要求,建立在对植物类群的特征、种子植物特征灵活掌握的基础上的,确实存在一定在难度。
在多次试讲中,都反映出学生对于需要自己思考和动手的内容听不懂、对平行检索表编制方法模糊不清。所以,在教学展示课上,细化了知识点,先和学生一起分析了平行检索表的组成、分类方法,知道了平行检索表的作用之后再编制检索表。本节课的七巧板设计能够不牵强得让学生找到课上需要的植物特征,是本节课的亮点,在之后请同学通过观察植物特征并编写检索表的过程中,教学环节花了时间较多在观察植物的环节中,原因在于许多同学对之前课上的内容有遗忘,特别是植物的特征掌握不清晰。应加强知识铺垫,并在每节课前对学生知识复习和巩固,强化知识点。本节课教学中,应在编制平行检索表的过程中分配更多的时间在确定分类准则上,做到绝大多数的同学能在课上准确掌握将植物特征根据平行检索表分类的思路。最后,应分配6分钟时间让学生编制检索表,并用实物投影仪对学生编制的检索表进行点评,纠正其中出现的错误。再请学生最后盘点本节课所学。最后的作业设计是我比较满意的,能让学生感受学习生命科学学科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乐趣
(
- 3 -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