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分类检索表及其应用一、设计思路1. 课程标准的要求分类检索表及其使用依据《上海市初中生命科学学科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学为B级。本节的重点内容是帮助学生理解分类检索表的作用,能够通过观察、比较,运用检索表识别所要鉴定的生物物种,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生物的类群》这个章节的最后一节,在这节的前二个课时中,学生已经知道了生物的命名、物种的概念以及分类的阶元,因此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体验分类的方法,尝试进行相关的分类活动,初步学习使用分类检索表识别常见生物物种。3,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相关知识,知道了自然界中许多不同的生物,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注重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性、连续性,与学生以前所学知识衔接。以“我们身边的常见植物”为主线展开学习,回顾六年级的《科学》中所学的知识,通过循序渐进的体验活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一些知识,体验一些学习方法,初步培养一些自主学习的能力。4.设计思路由校园中的常见植物为导入,让学生关注到身边美丽的植物并发现自己不能识别它们的事实,引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学习的动力。通过练习的方式回顾六年级《科学》的知识,引出二分叉检索表。学生在编制二分叉检索表时,不仅可以回顾之前所学的知识,而且可以初步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科学学习方法,感受到分类检索表是生物分类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教师设计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活动方法,引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讨论,准确概括出生物的特征,经历分类和比较的过程与方法,对所学的知识有感性的认识。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提供植物的实物材料,体验平行检索表的使用方法,便于学生理解本节课的知识。 2、 教学目标1. 知道分类检索表的作用,学会分类检索表的使用方法,能利用分类检索表识别常见生物物种。 2. 通过制作、使用分类检索表,识别常见生物物种,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与方法。3. 通过使用分类检索表识别植物种类,了解植物特征,体会到分类检索表对于识别生物的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三、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会分类检索表的使用方法。难点:能利用分类检索表识别常见生物物种。四、教学准备课件、学习活动单、校园内采集的植物叶片标本和植株照片。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说明引入 视频:校园植物掠影提问:构成我们美丽的校园的除了辉煌的建筑还有什么?类比:不认识的字可以通过查字典得知,遇到不认识的植物应该如何使用“检索表”来识别呢? 答:各种各样的植物 通过视频让学生关注身边美丽的植物,引出分类检索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二分叉检索表 回顾:六年级《科学》课程中的检索表。活动一:二分叉检索表的使用说明提问:检索表以何种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活动二:制作二分叉检索表,教师示范。提问:检索表可以提供哪些信息? 使用二分叉检索表区分六种植物;制作5种动物的二分叉检索表;学生发表上台展示,其他学生提出异议…… 回顾前知,与以前所学习过的知识相照应,体现知识的关联性,将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串联起来,把碎片化的知识整体化。及时实践,巩固所学知识二.平行检索表 提问:平行检索表的制作方法活动:教师示范将二分叉检索表转化成平行检索表。类比:平行检索表是否和二分叉检索表具有相同的作用? 通过阅读书本“信息库”了解平行检索表的制作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讲解平行检索表的作用时能够培养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能力。三.使用平行检索表识别常见物种 活动:小组合作讨论,使用教师自制的平行检索表来识别桌上的5种植物,完成学习单的表格,教师示范。 学生上展台展示检索结果。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小结 总结今天所学知识。 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作业 将学习单活动二的表格补充完整。在校园内寻找平行检索表上剩余的三种植物。板书设计: 分类检索表 方法:明显而稳定的特征 作用:1.你是谁?——识别物种 2.查找物种的特征 PAGE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