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一册2.3.2染色体与人体性别决定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一册2.3.2染色体与人体性别决定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染色体与基因(一)
一、教学任务分析:
《染色体与基因》是第二章人体生命活动第三节基因与人体的性状第二课时内容。在上一课学习了人体的性状和遗传现象的基础上,本节课从染色体层面来分析人体的遗传及性别决定,是对上一课的深入,也为基因的学习做好铺垫,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课首先介绍了染色体及其结构,然后研究人体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和男女染色体的差异,进而分析人的性别决定。教学研究对象位于小小的细胞核内。初二学生学习这节课会遇到两个困难:1、染色体-DNA-基因 属于微观结构,无法通过实物观察或实验了解,弄清它们的位置关系有难度,因此教师直接运用了一张电镜图片。2、生殖过程中随着细胞分裂,染色体发生分离和重组,这个过程对学生而言太抽象,无法通过现有的教学手段来展示,考虑到初中学生更能对直观事物产生形象认知,教师以《科学》中生殖知识为基点,通过媒体演示及板画两种手段搭建染色体学习的辅助平台。
设计这节课时,教师始终围绕一张全家福照片作为载体,以照片引入新课复习人体的性状和遗传;使用多媒体图片演示组织学生学习染色体及其结构;再借用全家福照片设计板图及演示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正常人的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令学生体会人体结构的精巧;然后以照片板图为媒介,结合棋子模拟游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男生女的随机和机会均等,从而让学生树立一种观念,凡是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尊重生命,爱自己、爱父母也要多关爱他人。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染色体的组成,了解人的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区分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会在染色体层面上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过程与方法
通过媒体演示、板图分析了解人的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
关注男、女染色体图的差异,从中感受观察、比较、分析的方法。
通过板图、棋子游戏、flash课件的归纳,进一步分析人的性别决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学习,接受性别均等的观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人的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2、人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
教学难点:人性别决定中精子的X、Y染色体对性别选择的决定性
四、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标有”X””Y”的棋子和信封、学习活动卡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的学习活动 教学意图
复习引入 【图片展示】展示一张全家福的照片 【活动组织】复习性状,请学生在照片中作比较,找出家人中相同性状。 【课题】:染色体与基因(一) 【观察】 【活动体验】完成图片中寻找的任务。 回忆旧知识,引出课题。 利用一张全家福复习巩固旧知识,在此基础上提出课题,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寻找遗传本质的探知欲。
一、染色体 1、认识染色体的组成 2、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过渡】父母的性状是通过怎样的生物结构遗传给子女的呢? 【图片展示】展示电镜下染色体的图片 【讲解】染色体的形态、分布特点、位置及组成 【小结】提问:1、染色体位置、组成2、人体内主要的遗传物质 是什么? 【活动组织】数一数:人体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 【提问】根据全家福回忆人的生殖过程。 【活动组织】小推理1(板图):人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多媒体演示染色体数目变化过程) a. 父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a.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b.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 【小结】人生殖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观察】 【倾听】 【回答】 【活动体验】 【回答】 【交流】 学生在学习活动卡上完成并交流。 【练习】通过学习对推理结果进行纠正。 通过图片的展示将微观的细胞结构直观化。 教师准备细绳和弹珠帮助学生理解染色体绳-珠结构。 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架构新知。在活动中感受生命诞生的神奇,学会珍惜生命,感恩父母。
二、、人体的性别决定 1、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2、生男生女的奥秘 【图片展示】展示男女体细胞染色体的图谱 【讲解】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X/Y染色体)的位置及区别 【交流】阅读男女染色体图谱并作性别猜测。 【倾听】 在形象直观的图谱中理解性染色体的存在和对男女性别的影响,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
【多媒体演示】人的性别决定图谱 强调:1、生殖过程中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在各类细胞内都存在。2、常染色体在男女体细胞内及生殖细胞内数目恒定。3、研究时只针对性染色体进行研究,但并不代表常染色体不参与分裂活动。 【活动】小推理2(板图):人的性别决定图谱 【讲解】Flash课件小结性染色体对人性别的决定性作用。 【小结】生男生女决定于完成受精的是X还是Y染色体,比例为1:1。 【活动组织】设计模拟游戏帮助学生理解生男生女的随机性及机会均等。 【拓展】:通过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介绍近阶段引起新生儿出生比例失衡的情况。 【观察】【倾听】 【练习】参与板图设计并进行思考 【倾听】 【思考】生殖过程中性染色体“X”“Y”的选择性。 【活动体验】参与活动体会性别决定的随机性。 【讨论】分析原因并认识到会因此带来社会危害。 通过板图设计从染色体层面研究,生男生女决定于父亲。 由模拟游戏帮助学生理解男女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通过数据了解现阶段我国男女性别失衡情况,体会到人类只有做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事,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本课总结 【小结】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结束语】人的生殖过程是如此精妙,生命的诞生又是如此神奇与不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要培养一种理念,做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的事,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爱自己、爱父母、爱身边的人。 学生思考并总结
六、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册P18(一)2、(二)4-6、(三)
七、教学后记:
本课是以一张全家福串联,围绕一个主题-人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及人的性别决定。整堂课层次清晰,脉络分明,递进合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反响很大,在尾声处达到高潮,以活动为载体的课程设计处处体呈现生命教育的痕迹,将教师一开始设计的情感目标落于“无声处”。不足在于<本课小结>的问题设计开放性稍大,教师本意是想要学生自己对本课的知识点罗列及思想教育的成效要表达出来,但这个设计对初二学生的能力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利用了一开始全家福的照片开展适当的引导,整堂课效果就出来了。
学习活动卡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
小推理1:请在圆圈内填写相应生殖细胞,在括号内填写人生殖过程中各结构染色体的数目。
( )
父亲体细胞
( ) 受精 发育
( ) ( )
母亲体细胞 ( )
( ) 二、小推理2:人的性别决定图谱(请在 填写性染色体的类型)
父母体细胞 生殖细胞 受精卵或子女的体细胞
1
父亲体细胞 1
4
4
3
3
母亲体细胞 2
2
结论:按照图谱,正常情况下生男生女的性别比例为______ : _______
活动:
①每组同学准备两个信封,一个信封上写“父亲”,另一个信封上写“母亲”
 ②三个同学一个活动组,两人分别从两个信封内随机各抽取1个棋子,放在桌面上,第三位同学负责记录,在表格内记录实验的结果并将棋子放回信封中。
 ③交换信封,重复步骤②。
 ④将整个活动重复十次,并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在表格中打上相应的“√”
亲代 子代性染色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计
父亲
母亲
四、课外拓展
在第十届奥运会的女子100米比赛项目中,波兰人瓦拉谢维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且,她先后多次创造女子短跑的世界纪录。后来,在一次事故中她意外死亡了,验尸官却宣告:她竟然是男性,世人一片哗然,直到今天她仍是田坛上有“争议”的人物,她到底男还是女?
问:你能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这个争议吗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