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一册2.3.2染色体与人体性别决定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一册2.3.2染色体与人体性别决定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设计思路
1、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节课为上教版八年级生命科学第一册第二章第3节《基因与人体性状》中第2课时的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为A级。课程标准明确要通过染色体图片,了解人体的性别决定。
2、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上教版八年级生命科学第一册第二章第3节《基因与人体性状》中的内容。教材中介绍了染色体的定义及组成,并且在思考与讨论中设置了人体的性别决定相关内容,让学生观察男性和女性染色体排序图的异同,从而得出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所以,本节课中我们增加了性别决定推导图和性别决定模拟实验两个活动,从生殖细胞性染色体组合的角度,解释性别决定问题,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中遗传现象强烈的探究兴趣。本节课承接上节课人《体的性状与遗传现象》来讲述人体的一种特殊性状—性别的决定,为下节课《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学习埋下伏笔。
3、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科学和生命科学中都学习了生殖细胞、受精作用等相关基础知识。虽然学生对自身性别已有一定的认知,但人类的性别决定对学生来说还可能比较模糊。知道人体染色体的数目、区分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知道人体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是本节课的重点,其中,知道人体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又是本节课的难点。本节课将在之前的知识结构基础上,通过探究方式,让学生从性别决定模拟实验中探索人的性别决定的奥秘,知道人体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
4、教学思路
首先,以二胎政策放开,夫妻第一胎生了男孩,第二胎想生女孩,这对夫妻是否能如愿的问题设置作为引入,增加学生的探究欲望。性别是一种特殊性状,与单双眼皮、有无耳垂一样都是由遗传物质调控。结合科学中已知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通过图片观察及阅读课本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染色体,逐步揭示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是遗传物质。随后,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男女染色体排序图的异同,知道人体染色体的数目并区分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学会信息处理的方法。学生通过思考,写出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及产生生殖细胞的种类,通过学生拖动染色体分入生殖细胞中,知道一对染色体是一条进入一个生殖细胞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然后,通过性别决定模拟实验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将抽象的过程具体化,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生男生女几率均等,学会科学地看待生男生女问题。最后,通过数据展示与讨论引导学生了解性别平衡的社会意义。
本节课在设计上有三个特色之处。第一,二胎政策刚出,通过时事问题作为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此同时,还设置了思考题“二胎政策放开,一对夫妇生了一个男孩,那么第二个孩子的性别是什么呢?”,学生通过课中所学知识解决教学的引入问题,首尾呼应。第二,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请学生在电脑上展示亲代产生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是如何分配到生殖细胞中的(以一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为例),并设置性别决定推导图作业,利用微信推送图片,请学生在讲台上讲解推导过程,教师进行部分补充。第三,通过性别决定模拟实验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将抽象的过程具体化,使学生从实验过程中体验生男生女几率均等,学会科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男女染色体排序图的异同,知道人体染色体的数目,区分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学会信息处理的方法。
2、通过性别决定模拟实验,知道人体的性别由一对性染色体决定,学会数据处理、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形成正确看待生男生女问题的科学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知道人体染色体的数目,区分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知道人体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
难点:
1、知道人体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
四、教学准备
黑色布袋、红色布袋、围棋棋子
五、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说明
一课时
导入 创设情境:如今二胎政策放开,同学们有听说么?一对夫妻第一胎生了个男孩,那么第二胎的性别会是什么呢? 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它和单双眼皮、有无耳垂一样都由我们的遗传物质调控。 展示细胞模式图,问:遗传物质在哪里呢? 科学课程中我们已经学习过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中。 展示图片:人体细胞图片,问:细胞核中到底什么是遗传物质呢?孩子的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学生思考,带着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学生回答: 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中。 通过问题设置,增加学生的探究欲望。
染色体概念 设问: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染色体这个名词?你们见过染色体么?到底什么是染色体呢? 请阅读课本P57第二段,说说什么是染色体。 展示口腔上皮细胞图片和细胞处于分裂期染色体图片及染色体电镜图片,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染色体。 展示人体细胞染色体图片,进一步追问:染色体具有怎样的形态? 学生描述自己的认识。 学生归纳染色体的定义。 学生阅读教材P57,回答什么是染色体。细胞分裂期出现的一种能被碱性染料强烈染色,并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特征的物质---染色体。 大小不一样,像X形。 结合科学中已知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逐步揭示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是遗传物质。
人体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及差异 展示人的体细胞染色体图片 ,科学家将这些染色体整理排列后,得到染色体排序图。 请同学们观察男女染色体排序图,完成活动1中第2题。 人的体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 是不是所有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都是成对的呢?都是23对么? 展示五种动物的染色体数目,让学生了解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成对的。 2、男女染色体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第1-22对染色体在男性和女性中形状相同 不同点:第23对染色体男性和女性不一样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9第一段,完成活动1中第2(3)题。 请学生尝试写出男性和女性染色体表示方法。 学生观察染色体排序图,思考并回答问题。 人体细胞核内有46条染色体,即23对。 2、男女的前22对染色体相同,第23对染色体不同。女性第23对染色体是一样的,但男性第23对染色体是不同的两条。 第1-22对染色体叫做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其中大的一条是X染色体,小的一条是Y染色体。 女性:22对+XX(23对) 男性:22对+XY(23对)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男女染色体排序图的异同,了解人体染色体的数目并区分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学会信息处理的方法。
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我们将父母称为亲代,子女称为子代。新个体的生命开始于亲代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融合,其融合过程叫受精。受精卵发育成子代个体。 问:为了保证亲代和子代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那么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多少呢? 为什么?请你给同学们讲解一下。 追问学生,这23条染色体是从亲代的23对中一对对分进生殖细胞的,还是一对中的一条进入生殖细胞的? 请学生在电脑上展示亲代产生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是如何分配到生殖细胞中的。 (以一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为例) 为什么是一对中一条进入生殖细胞中呢? 请完成实验报告活动1中第3题,填写性别决定推导图。(1分钟) 用手机拍摄学生推导图,微信推送至屏幕。 以生殖细胞中只写了X、Y染色体的同学推导图展示,问有没有同学有不同意见的? 请给同学讲解你是如何推导的? 通过推导图,你觉得生男生女主要和谁相关?理论上,生男生女的比例是多少? 那么,实际生活中生男生女的几率到底是多少呢? 探究实验,模拟受精过程,探究生男生女的几率:生男还是生女? 学生两人一组,抽取10次棋子,记录数据,分析小组内实验结果,得出小组内生男生女的几率。 教师汇总、分析全班同学实验数据,得出大数据结论。 实验中生男生女的比例和理论上有偏差,为什么?分析原因。 思考: 如今二胎政策放开,一对夫妇生了一个男孩,那么下一胎生女儿的比例是多少? 学生思考并回答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精子与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人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如果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亲代一样,都是23对的话,那么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是46对,发育成的个体也是46对染色体,就不是人了。 所以,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应该是亲代中的一半,为23条。 学生在电脑上完成活动。 一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生殖细胞中。 如果是随机一对对进入生殖细胞中,会丢失一些遗传物质。 同学举手,并到讲台上用红笔进行改正。 学生讲解: 父亲产生两种精子,母亲只产生一种卵细胞。 精子中染色体分别为22条+X或22条+Y 卵细胞中染色体为22条+X 22条+X的精子与22条+X的卵细胞受精后,产生22对+XX的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是女性。 22条+Y的精子与22条+X的卵细胞受精后,产生22对+XY的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是男性。 生男生女主要和父亲相关,由性染色体决定。 男性产生的两种精子的比例是相等的,并且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所以,理论上,生男生女的比例是1:1。 学生完成实验,并分析小组内生男生女的几率,并将小组内实验结果汇报给教师。 学生记录班级生男生女几率的数据。 样本量不够大。两人一组时,生男生女的几率有可能是30%:70%,但全班生男生女的几率是52%:48%。所以,当样本量足够大时,比例越趋近于1:1。 生男生女的比例是1:1。第一次生孩子和第二次生孩子是两个独立事件。 第一次生男孩的几率是50%,第二次生男生女的几率也各为50%。 学生通过思考,写出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及产生生殖细胞的种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性别决定模拟实验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将抽象的过程具体化,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生男生女几率均等,学会科学地看待生男生女问题。
男女性别比例 出示全国男女性别比,你认为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原因有哪些?性别比例平衡对社会的意义? 请同学们四个一小组,讨论2分钟。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了解性别平衡的社会意义。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科学的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作业 调查你们班级或所在年级的男女生比例,是否符合1:1?若不是,请分析原因。 学生课后完成调查作业
板书设计:
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染色体
定义
人体细胞染色体数目
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
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
性别决定
精子:22条+X或22条+Y
卵细胞:22条+X
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
生男生女几率
理论上,生男生女几率相等。
备注:实验报告单见下一页。
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一、实验目的
1、知道人体染色体的数目,区分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2、知道人体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
3、学会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二、实验器材
黑色布袋、红色布袋、围棋棋子
三、实验步骤
活动1 染色体
1、阅读课本P57第二段,染色体是细胞分裂期位于 (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中,能够被 (酸性/碱性)染料强烈染色,并具有一定
的物质。
2、观察课本P58思考与讨论中图片,回答以下问题。
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 条,且 (单个/成对)存在。
男女体细胞染色体有何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3)阅读课本P59第一段,人的体细胞中常染色体 对,性染色体 对。如果以A表示常染色体,那么男性体细胞中染色体可表示为 ,女性体细胞中染色体可表示为 。
活动2 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请完成性别决定推导图,并回答以下问题。
1、生殖细胞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关系: (相同/减半)。
2、人体的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 ,一条来自 。因此,子女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3、Y染色体来源于 (父亲/母亲)。
4、理论上,生男的几率 (大于/等于/小于)生女的几率。
活动3 探究生男生女几率
两人一组,黑色布袋表示父亲,红色布袋表示母亲。黑布袋中有1粒白棋和1粒黑棋,红布袋中有2粒白棋。白棋代表X染色体,黑棋代表Y染色体。
学生随机从每个布袋中各取出1粒棋子,记录染色体组合。每次抽取棋子之前要充分摇匀,抽取完不要忘记将抽取的棋子放回布袋中。每组抽10次。
将抽取的数据记录在下方的表格中,得出每次“生”出孩子的性别。
统计小组实验中生男和生女的几率(以百分比的形式统计)。
实验数据:
抽取 次数 染色体组合 性别 抽取 次数 染色体组合 性别
1 6
2 7
3 8
4 9
5 10
1、通过性别决定模拟实验,我认为生男生女是 (随机/有规律)的。
2、小组中生男的几率为 ,生女的几率为 。
3、统计分析全班实验数据,得出生男的几率为 ,生女的几率为 。
4、如果生男生女几率的实验值和理论值存在差异,可能的原因是 。
四、思考题
1、如今二胎政策放开,一对夫妇生了一个男孩,那么下一胎生女孩的几率是多少?
2、你认为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的原因有哪些?性别比例失衡对社会有何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