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章 细胞工程2.2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的确定1、阐明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概念,举例说出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2、概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3、认同单克隆抗体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过程。2、教学难点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三、教学设计思路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学过的一些知识,包括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并提问学生,动物细胞是否也能如同植物细胞一样,不同种的细胞进行融合并培育出杂种个体呢?引导学生回顾在验证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时所做的实验: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并总结观点:动物细胞可以融合,带动学生思考动物细胞融合所要进行的操作及有哪些应用。四、教学步骤1、新课导入教师:关于细胞融合技术,我们并不陌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就已经接触过植物细胞的融合技术及杂种植株的培育。我们一起来回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操作步骤。提问:动物细胞是否可以如同植物细胞一样不同种间细胞进行融合呢?你能举出动物细胞融合的实例吗?学生:人鼠细胞融合实验(验证细胞膜的流动性)课件展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及人鼠细胞融合实验。2、新课讲授(一)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提问:什么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基本原理是什么?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尝试回答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概念和原理。教师总结:1.概念:使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技术。2.诱导原理和结果诱导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诱导结果:形成杂交细胞。诱导方法:PEG融合法、电融合法和灭活病毒诱导法等。诱导过程:动物细胞融合的过程包括细胞膜融合、细胞质融合和细胞核融合。其中细胞膜融合是细胞融合的先导,在细胞膜融合中体现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融合的实质是核融合。动物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两个或多个细胞核融合为一个细胞核。意义:突破了有性杂交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课件展示:比较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二)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提问:单克隆抗体是如何制备的?在临床上有哪些应用?教师总结:1.制备原理(1)B淋巴细胞特点:一种B淋巴细胞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2)骨髓瘤细胞特点:能在体外大量增殖。(3)杂交瘤细胞特点: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的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大量特定抗体。2.制备过程3.单克隆抗体的优点能准确地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可以大量制备。4.单克隆抗体的应用(1)作为诊断试剂,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2)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课堂小结单克隆抗体能准确地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可以大量制备,因此被广泛用作诊断试剂,在多种疾病的诊断和病原体鉴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同位素或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在特定组织中成像的技术,可定位诊断肿瘤、心血管畸形等疾病。除前面介绍的单克隆抗体可以运载药物外,单克隆抗体自身也能用于治疗疾病。在医药领域,单克隆抗体药物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15年,全球销售额排名前十位的药物中,单克隆抗体药物就有5种。同年,我国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规模已达72亿元。六、板书设计通过回顾植物组织培养及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引入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创设情境新课导入动物细胞融合需要哪些技术手段,与植物细胞融合相比有何不同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单克隆抗体传统抗体的制备与单克隆抗体有何区别?单克隆抗体被应用广泛吗?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单克隆抗体优势:能与特定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