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 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1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 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资源简介

第3章 基因工程
1 .1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1、阐明重组DNA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2、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DNA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2、教学难点
基因工程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
三、教学设计思路
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通过对我国棉花产业现状的描述及棉花产量面临的问题,抛出问题:怎样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来提高棉花的产量?引入基因工程的概念,进而引领学生阅读基因工程的发展历程。基因工程也称作重组DNA技术,主要用到的工具有3种。
四、教学步骤
1、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及有关棉花的资料。
教师:棉花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还体现在对我国重要出口产业——纺织业的影响。一直以来,国家都非常重视对棉花生产的支持。可不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来提高棉花的产量呢?
提问:什么是基因工程?
学生: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通过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从技术操作层面看,由于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作重组DNA技术。
课件展示基因工程的诞生与发展历程。
教师:重组DNA技术的大致操作过程是怎样的,都要用到哪些基本工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讲授
(一)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分子手术刀”
提问:重组DNA分子大致需要哪些操作?进行这些操作分别用到了什么工具?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尝试回答问题。
教师:重组DNA技术第一个用到的工具就是限制酶。
课件展示限制酶的概念。
(1)来源:主要来自原核生物。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3)结果:产生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4)应用:已知限制酶EcoR Ⅰ和Sma Ⅰ识别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G↓AATTC和CCC↓GGG,在图中写出两种限制酶切割DNA后产生的末端并写出末端的种类。
(二)DNA链接酶——“分子缝合针”
(1)作用:将双链DNA片段“缝合”起来,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2)种类:课件展示
(三)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分子运输车”
(1)质粒
质粒的本质: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或原核细胞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环状双链DNA分子。
质粒适于作基因运载体的特点
①质粒分子上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其中。
②携带外源DNA片段的质粒进入受体细胞后,能在细胞中进行自我复制,或整合到受体DNA上,随受体细胞DNA同步复制。
③人工改造的质粒常带有标记基因,便于重组DNA分子的筛选。
(2)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
课堂小结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生产和销售“分子工具”的公司大量涌现。基因工程操作的部分工具和用品甚至日常化。
六、板书设计
课件展示我国棉花种植的现状及产量上存在的问题
创设情境
新课导入
怎样通过基因工程提高棉花的产量,基因工程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也称作重组DNA技术
基因工程
重组DNA技术的大致操作过程?都用到了哪些工具?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讲述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理解胚胎分割是一种克隆方式
讲解3种基本工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