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平均数》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平均数”,教材第90、91页内容及第92页做一做。内容分析: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新教材注重了学生在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平均数的本质内涵,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统计概念。例1利用直观统计图渗透移多补少的策略,再通过“先分后合”求一个小组四个学生收集废旧矿泉水瓶的平均数量,使学生明确平均数量不是指每个学生实际收集到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指“假设”四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同样多,每人收集到多少个。使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已知几个大小不等的数,通过先把它们合起来再平均分,得出每一份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学情分析: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接触统计知识,经历数据收集的全过程,但对统计的数据分析较单一,是第一次用平均数对数据进行分析,不太理解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介于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2)使学生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和学生自主探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情感与态度:能正确、全面地看待问题,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理解求平均数的含义,构建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与自主探究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教学。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理解平均数。1、口算比赛。80÷2= 60÷3= 120÷3= 90÷5=840÷4= 72÷8= 100÷5= 603÷3=2、想想说说:星期六早上,妈妈买了一些糖果,分给哥哥8颗,妹妹4颗。①你对妈妈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妈妈怎样分才算公平呢?(板书:一样多)②你有什么办法让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一样多?③学生动手摆糖果。④全班交流分糖果的方法。⑤引入“平均数”。 让哥哥和妹妹同样分到一样多的6颗糖果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糖果的平均数。(6是8和4的平均数。)3、板书课题:平均数二、自主探究平均数的方法:1、谈话导入:同学们,爱护环境是大家的责任。只要我们平时注意收集矿泉水瓶,这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让废物得到利用,为我们的生活节约能源。2、利用课件出示一组小朋友收集矿泉水瓶的主题图,学生看图后回答问题。从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3、学生自主探索例1(1)分组讨论:他们四人收集的矿泉水瓶的个数一样吗?根据统计图上的数据,怎样使他们四个人的矿泉水瓶一样多?是多少个呢?(2)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课件展示统计图的变化过程。(3)引导学生小结“移多补少”的方法。(4)小结:我们通过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每个人的矿泉水瓶的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做“移多补少”,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5)在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一些矿泉水瓶,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出自己收集了多少个,你们有什么方法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小组讨论后得出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6)出示例1:小红收集了14个,小兰收集了12个,小亮收集有11个, 小明收集有15个, 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2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个别学生到黑板板演。②全班同学交流,评讲;小结得出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的含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平均数。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法。(2)计算公式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③质疑,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4、练一练星期三,队活动时剪红星比赛,如下表:(单位:个)小华 小红 小芳 小明 小青14 13 16 12 15思考:①平均每人剪了多少个?②14个是平均数,可以说每个同学都剪了14个红星吗?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一)基本练习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小明班的同学平均身高是135厘米,所以他的身高一定是135厘米。( )(2)老师把12颗糖果平均分给小明和小强,小强分得的糖果一定是6 颗( )2、情景分析:同学们喜欢游泳吗?根据你们学游泳的经验,出示思考下面的问题:一个水池平均水深1.30米,小华身高1.50米,他不会游泳,他下去戏水安全吗?为什么?3、解决问题。我们看看小丽每天上学的路线:小丽 200米 汽车站 160米 电影院200米 街心公园160米 学校现在请同学们算一算:小丽从家到学校步行需要9分钟,她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二)发展练习。1、今天公布成绩,上面是小林和小红的成绩单,大家估计一下,哪个同学三科的平均成绩最好呢?小林 小红语文 92分 语文 93分数学 100分 数学 98分英语 84分 英语 88分请同学们算一算两人三科的平均分,看谁的平均成绩最好?李红的成绩单语文数学 100分英语 89分平均分 94分2、李红的成绩单不小心弄脏了,现已知李红三门功课平均成绩是94分,求她的语文考了多少分?四、课堂小结。1、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求平均数,方法有“移多补少” 和“先合后分”。我们用关系式:总数÷份数 =平均数。同学们,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的,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发现,就可以把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板书设计:平均数平均数的含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平均数。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法。(2)计算公式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移多补少 总数量÷份数=平均数方法 (14+12+11+15)÷4先合后分 =52÷4=13(个)……平均数教学反思:《新课标》强调“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要使同学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虚拟的数,对学生来讲挺抽象的,不容易理解。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内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首先选取分糖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分糖果的过程中掌握两种分法:“移多补少”和“先合后分”,感受到求平均分的意义,形象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这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其次引导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加深对两种分法的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分方法。设计的练习,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所选的内容都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题材,如:设计基本练习是对平均数的理解和应用,发展练习是对平均数的深化认识,拓展延伸学生的思维。以上的练习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之中有数学,生活之中处处用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主动地去学数学,用数学,并在练习中受到思想教育。但在这堂课教学中,我也有困惑:该选取哪种方式去评讲课堂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得到收获和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