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25章 第三节 免疫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25章 第三节 免疫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三节 免疫》教案
教学目的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艾滋病及其防治方面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和讨论。 1、以艾滋病问题为切入口,围绕艾滋病问题的讨论而逐步展开。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主要病症及其危害。 (2)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3)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 (4)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病人?面对艾滋病,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5)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历年的主题是什么?开展世界艾滋病运动有什么意义? 通过以上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能对艾滋病知识有更多的了解,认识到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2、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艾滋病的死因是什么?为什么艾滋病病人最后往往是患不同的疾病而死亡?为什么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揭示艾滋病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引入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学习。 3、学生联系初中所学的知识,分析讨论人体需要通过哪些途径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指出,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我们吃的食物中含有病原体,吸入的气体中含有病原体,周围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得病,这是为什么?人被HIV感染后,也并不立即得病,一般有几年时间的潜伏期,这是什么原因?学生分析出人体防御病原体的途径以及这些途径的特点,最后对人体的三道防线作归纳。 展示有关动画,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二道防线的作用及特点。 4、第三道防线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学生回顾在初中已学习过的抗体和抗原知识, 讨论:抗体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学生阅读课文相关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 分析清楚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与抗体形成的关系,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体液免疫的过程。 通过体液免疫机体只能消灭体液中的病原体,如果病原体侵入了细胞,抗体就无能为力了,消灭这些病原体通过什么途径呢? 进行细胞免疫的教学,最后进行归纳。 在分析清楚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从分析比较中引导学生思考,在免疫过程需要哪些成分参与呢? 5、引入免疫系统的组成。 由于已清楚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与免疫有关的成分大多已涉及,此时只需引导学生从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对免疫系统的组成进行归类就可以了。 6、前面讨论的主要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人体通过这种防卫功能,使机体能有效地防御病原体,那么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 由此引导学生分析,列举一些过敏反应及自身免疫疾病的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从而使学生明白,正常的免疫功能是维持内环境稳态所必需的,免疫功能过强或过弱,都可能引起机体功能的紊乱。 免疫系统只有防御功能吗? 可从艾滋病的死因引出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7、免疫学的应用: 疫苗的应用:作简要的回顾,教师列举一些实例作简要的分析; 利用免疫原理进行疾病的检测:过具体的实例加以分析和说明; 免疫学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资料,引导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应使学生认识到,一方面解决器官的排异问题、克服免疫抑制药物对人体免疫力的影响,以及通过器官克隆等方法解决供体器官来源问题,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解决目前供体器官严重不足的问题需要人们科学地认识器官移植,更需要唤醒人们心灵深处的爱心。最后,要求学生收集关于艾滋病或器官移植方面的资料,在班内进行一次相关的宣传交流活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