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免疫【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能力目标1.培养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2.提高资料的收集、分析及处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懂得如何健康的生活、珍爱生命2.关心他人的情感,树立远大志向【教学重点】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教学难点】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在流感高发的季节,有人容易被传染,而有的人却始终不会被传染,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畅所欲言】对免疫的理解1.自身稳定(清除体内损伤或衰老的细胞)2.防御感染(防御病原体的侵害)3.免疫监视(及时发现并清除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包括肿瘤细胞或移植器官的细胞)【自主学习】1.琴纳是如何战胜天花的?2.人体的三道防线是什么?3.人体内的免疫防线可以划分为哪两类?4.什么是计划免疫?计划免疫的意义是什么?【资料分析】1.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以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2.呼吸道气管上的纤毛不断的摆动把吸入体内的灰尘与细菌,还有黏膜分泌的粘液,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的形成。纤毛起了什么作用?3. 削铅笔时,不慎划破了手指,引起受伤部位皮肤红肿发炎,几天后痊愈。你知道为什么吗?【师生互动】一、人体内的免疫防线1.第一道免疫防线⑴构成:皮肤、黏膜⑵功能:①皮肤的保护作用;②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③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2.第二道免疫防线⑴构成: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如:白细胞)⑵功能:①溶菌酶的杀菌作用;②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3.第三道免疫防线⑴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⑵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脾、淋巴结⑶免疫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主要)二、抗原和抗体1.抗体⑴概念:病原体侵入人体,受到刺激的淋巴细胞会产生抵抗这种病原体的一类特殊蛋白质。⑵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如乳汁中,所以新生儿在一定时间内可由于获得母体乳汁内的抗体而获得免疫。2.抗原⑴概念: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或异物等⑵范围:病原体、异体组织细胞、外来异物等【小组合作】根据免疫防线的形成时间,将免疫防线进行分类,并比较其不同。防线 组成 作用 特点 所属类型第一道 皮肤 阻挡、杀菌和清扫 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 (没有专一性)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黏膜第二道 吞噬细胞(如白细胞) 吞噬和杀菌杀菌物质(溶菌酶)第三道 免疫器官 (扁桃体、胸腺、脾、淋巴结) 产生抗体,杀灭特定的抗原 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有专一性) 特异性免疫 (后天性免疫)免疫细胞 (主要是淋巴细胞)【巩固升华】利用所学免疫知识解答以下问题:1.小狗受伤后会用舌舔伤口,这是为什么?属于什么免疫类型?( 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灭病菌 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当人被狗咬伤后,为什么要及时注射狂犬疫苗?这属于什么免疫类型?( 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 属于特异性免疫 )【师生互动】三、计划免疫1.概念:有计划进行的预防接种。2.意义可以提高人体对相关传染病的抵抗力,是预防、控制、消灭传染病最经济和有效的措施3.“四苗免疫”我国规定,1岁以内儿童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脊髓灰质炎活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百白破三联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活疫苗(预防麻疹)4.宣传预防4月25日定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课后练习】【教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