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五下第七单元P104-105教学目标: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和变化规律,能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经历数据的整理、分析与表示的过程,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在方格图中有条理地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过程:激趣导入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了解机器人吗?听说过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吗?这里是2006年-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统计情况。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出示条形统计图)学生读图,说从图上获得的信息。(预设:从标题、横轴、纵轴、各数据等入手回答,复习统计图的要点。)师:这些数据还可以用折线统计图表示,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变化成折线统计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折线统计图(出示课题)。二、探究新知(一)折线统计图的特点1.导学单:(1)比较两个统计图,说说两个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从中你发现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3)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4)生活中你还见到过这样的统计图吗?2.交流反馈小组交流汇报(1)预设:统计图的标题没有变,都是某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图,时间没有变,单位名称没有变,每年的参观人数没有变,横轴纵轴表示的量没有变,变化的是条形统计图是用长方形的高度来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是用点和线来表示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折线统计图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板书:点 线)(2)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反应数据的变化情况。师: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在折线统计图中还能找到吗?是通过什么来表示的?(强调点表示数据的多少)对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你还有什么疑问?(…… )解说员说:从2008年以来,参赛队伍支数逐年增加,到2012年达到519支。他是根据什么来说的?为什么不根据条形统计图来说呢?(预设,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应数量的变化情况,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那第三个问题能解决了吗?(3)参赛队伍支数有什么变化?按这样的变化趋势,猜想2012年参赛队伍支数会怎样变化呢?师:就因为折线统计图有这样的优势,所以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解决第四个问题(4)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出示生活中的统计图,合理的选择统计图(二)绘制折线统计图1.导学单:(1)画折线统计图需要哪些要素?(2)根据这些要素在发下的作业纸上试着画一画。(3)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尝试学习,绘制折线统计图2.交流:老师巡视,发现学生的错误资源(预设:点没有找对,数据没有标,线连的不够好)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强调画图时的注意点。师:画折线统计图,你们其实做了哪三件事?(描点,表数据,连线),根据学生回答补全板书:描点,表数据,连线老师强调:先画点,再标数据,最后把点有序的链接起来。3.质疑:师:对于统计图的特点和画统计图,你还有什么疑问?三、巩固提升1.出示:聪聪的体温变化情况统计图师:上个月聪聪生病住院了,护士把她在住院期间的体温记录了下来。静静地观察这幅统计图,你能看懂吗?老师这里有5个问题,出示5个问题(1)图中的横虚线表示什么?(2)护士每隔几小时给小丽量一次体温?(3)她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得最快?那段时间里比较稳定?(4)从体温看,小丽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5)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先独立练习,然后全班交流。完成做一做思考:(1)陈东从( )岁到( )岁长得最快,长了( )厘米。(2)陈东身高115厘米时是( )岁。(3)陈东3岁时的身高可能是( )厘米。你是怎么想的?(4)陈东会一直这样长下去吗?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除了达成目标外,你还有哪些收获?五、独立作业1.《课堂作业本》2.练习二十六第1-3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