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可能性教学内容:上海市义务教育课本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可能性》是上海市义务教育课本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对于纷繁复杂的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如果以结果能否预知为标准,可以分为确定现象和不确定事件两大类。确定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所出现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不确定事件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哪种结果是无法事先确定的。在现实世界中,不确定事件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正是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性的数学分支。“可能性”单元是学生学习概率知识的开始,教材先让学生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然后引导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可能性》,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概率相关知识的基础,并且概率问题是一个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重要问题。为此需要教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含有数学问题的情境,把问题设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思维上的矛盾和冲突搭起了一个平台,调动起学生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去实现知识的建构,并从中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教学目标: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2.能结合已有经验对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作出判断和叙述,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3.在摸球游戏中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4.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谨性,初步体会辩证思想。教学重点: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教学难点:理解、辨析“可能”,“一定”,“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教学准备:ppt、各组一个盒子(内有黄、白数量不同的6个球)课前准备:用“可能”“一定”“不可能”造句。教学过程:一、感知可能性的概念(一)初步感知1、直接揭示课题:可能性2、交流课前准备的“可能”“一定”“不可能”造句。3、揭示概念像这些用可能来描述的事件或现象,我们称它为不确定定事件,它们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出示板书)。生活中,有些事件一定会发生。有些事件不可能发生。我们把这两种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出示板书)。【通过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让学生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来描述这些生活中的事件,加深对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认识及实际运用。】(二)自主练习1.用手势来判断画面中的现象,是“一定”就用手势“√”,是“不可能”就用手势“×”,是“可能”就用手势“○”。(1)地球是旋转的。(2)今年我11岁,明年我10岁。(3).明年的今天下雨。(4)地球上太阳从西面升起。(5)花是香的。(6)买彩票中一等奖。(7)篮球巨星姚明的身高超过2米。(8)吃饭时人用右手拿筷子。2.判断以上事件属于确定事件还是不确定事件。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我们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判断生活中某些事件是否会发生,那你能用它们来判断我们的数学知识吗?3、用“一定”、“不可能”或“可能”描述下列数学知识。① 自然数( )大于一切负数。② 钝角三角形中,( )有两个钝角。③方程( )是等式,等式( )是方程。学生举例数学中的可能性。小结:可能行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中到处存在,在我们游戏中也应用十分广泛。二、探究可能性的大小1、 摸球游戏:(1)出示游戏规则、游戏要求、游戏注意:游戏规则:每次只摸一个球,摸到黄球为胜,摸完后将球放入盒中。游戏要求:小组长组织同学每次摸球之前先猜一猜会摸到黄球吗?然后再摸球。每次请记录摸到的球是什么颜色。游戏注意:不能看盒里球的颜色!(2)学生6人以小组摸球(3)汇报(4)学生质疑,找规律(5)小结:摸球游戏中有确定事件,也有不确定事件。同样是不确定事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有大小。2、摸球练习:(1)根据情况回答问题(2)用不同颜色给盒中物体涂色(3)连线三、内化评价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2、故事升华附板书设计:可能性一定。确定事件不可能。不确定事件 可能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在五年级下册“可能性”单元中。本单元包括“可能性”、“ 可能性的大小”及“可能情况的个数”,这些内容密切联系、前后贯通。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有关概率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设计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并升华为理性认识尤为重要。所以,我把“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定为教学重点。首先,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以“考察下雪天天气”为背景,通过学生对哈尔滨和海南岛下雪天事件的描述以及举例,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课内外知识,去充分地感受事件的发生存在着确定与不确定这两种情况,初步感知“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概念。其次,练习是我们诊断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高质高效的练习更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此我先设计通过关键词“一定”、“可能”和“不可能”判断现实生活中常见事件是否会发生,并且将事件归类,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体会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的现象是十分有限的,不确定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摸球游戏”的设计是为了给学生提供知识整理和延伸的平台,通过小组活动,每个学生充分感受到获胜的可能性,并且因为袋子中球的颜色不同可能性的大小也不同,为下节课“可能性大小”做铺垫。在游戏体验中获取知识,寓教于乐。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实际运用于生活,骰子的设计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亲身经历“如何增大想去地点的可能性”,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最后通过学生自我总结以及一个戏剧性的故事总结,进一步体会可能性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初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