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 知识点+练习题复习 讲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 知识点+练习题复习 讲义

资源简介

小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复习
姓名: 班级: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地图通常是
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相对的方向:南←→北,西←→东;
西北←→东南,东北←→西南。按顺时针方向转:东→南→西→北,面向哪
个方向,左边是这个方向的前一个方向,右边是这个方向的后一个方向。
(例如:面向西方,西的前一个方向是南,后一个方向是北,所以面向西,左边是南,右边是北)
2、生活中的方位知识: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我国地处北半球,树叶茂盛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疏的一面是北方。
练习一、填一填
1、小东早晨上学,他面向太阳,他的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
2、三个小朋友分别从家出发去学校。(如图)
(1)小刚出门向( )走( )米就到学校了。
(2)小红出门向( )走( )米,再向( )走( )米,最后向( )走( )米就到学校了。
(3)小明出门后向( )走( )米,再向( )走( )米就到学校了。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整十、整百、整千、几百几十、几千几百除以一位数除法:先去掉被除数末尾的0
(不一定全部去掉,去掉后剩下的要够除),再用剩下的除以一位数,最后添上去掉的0(去、除、添)。
练习一口算:80÷8= 400÷4= 6000÷6= 240÷6= 1200÷4=
2、笔算除法方法:从高位除起,高位不够除,从前两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依次按“商、乘、减、落”除到末位,哪一位不够除,就在那一位上商0,把这一位和下一位合起来落下来再除,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百位够除) (百位不够除)
3、判断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几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比被除数的位数少1。
练习二:在□24÷6中,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填( ),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 )。在543÷□中,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 ),商是三位数,□里最大填( )。
4、关于0的一些规定:(1)0不能作除数。(2) 相同的两个不是0的数相除商是1。(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4)0乘任何数都得0。(5)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6)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乘法来验算除法: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6、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除数不变,先把三位数估成能被一位数整除并且接近的几百几十或整百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把被除数估成能口算并与它接近的数)。
例:① 71÷8,把71估成72,再口算(不是估成70,估成70不能被8整除)。② 391÷5,把391估成400,再口算。③500÷7,把,500估成490,再口算。
④ 应用题问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但是如果题目的已知条件里面有大约等字,很有
7、特殊数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练习三:除法常考练习题
1、口算下面各题.
200÷5 =  120÷6 = 2400÷6= 100÷5= 3×200=
350÷7= 500÷5=   100×6 = 2000÷2= 1200÷4=
700÷7= 2000÷5= 160÷4= 120÷3= 1500÷3=
800÷8= 630÷9= 400÷4= 4900÷7= 540÷6=
2、填一填,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40×( )=240 8×( )=32    6×( )=4200
90×( )=490 6×( )=3600 2×( )=1400
30×( )=2700 8×( )=6400 7×( )=5600
3、估算
82÷9≈ 241÷4≈ 235÷4≈ 162÷2≈
330÷8≈ 121÷6≈     159÷8≈ 260÷4≈
194÷6≈ 297÷5≈  425÷7≈ 138÷7≈
267÷9≈ 440÷9≈  410÷7≈ 360÷5≈
178÷6≈ 181÷3≈ 460÷9≈ 435÷7≈
4、买一个西瓜要5元,李老师带150元一共能买几个西瓜?
答:
5、买五件上衣要300元,平均一件共要多少元?
答:
6、三年级的同学去野外活动。女同学有39人,男同学有42人。4个同学分成一组,大约可以分成几个小组?
答:
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1)乘数是整十、整百、整千乘法口算:先把乘数末尾的0去掉,再用0前面的数相乘,最后把所有去掉的0添上(去、乘、添)。(2)几百几十、几千几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先把几百几十分成整百数和整十数或几千几百数分成整千数和整百数,再分别乘一位数,最后加起来(分、乘、加)。
练习一:30×500= 22×300= 210×40= 150×3= 240×6= 1200×7=
2、乘法的估算:把乘数估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或几百几十的数后再口算(估成与乘数接近并能口算的数)。
练习一:40×58≈ 81×68≈ 123×4≈ 121×58≈
3、两个特殊的算式:25×4=100 , 125×8=1000
4、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
5、笔算两位数乘法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积的个位与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积的个位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不进位) (进位)
6、验算方法: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再仔细算一遍。
7、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的题,都要三大步: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第五单元 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一定要先把它们化成统一的面积单位再来比较。
3、面积单位定义: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反过来也要会说: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厘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1米 )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已知长方形的面积求长: 长=面积÷宽) (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求边长:边长=周长÷4)
(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求长:长=周长÷2-宽)(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求宽:宽=周长÷2-长)
5、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要分清楚什么时候填长度单位,什么时候填面积单位。面积比较小的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比较大的用平方米做单位。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大单位化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
6、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分米=10厘米
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 1米=10分米
1平方米 =10000平方厘米 1米=100厘米
7、注意:(1)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2)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判断: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
8、铺地砖问题:先求出所要求的地的总面积(已知就不用求),再求出地砖的面积(已知就不用求),此时一定要注意两者的面积单位要一样,不一样时一般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最后用地的总面积除以地砖的面积就是所要求的地砖块数。例如客厅的长是9米,宽是4米,用边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地砖去铺,需要多少块?长方形面积=长×宽 9×4=36平方米;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3×3=9平方分米
36平方米=3600平方分米 3600÷9=400(块)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练习题1
练习:
一、填空
1、长方形的面积=( )×( ),正方形的面积=( )×( )。
2、一个长方形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 ),周长是( )。
3、正方形的边长是( )分米,面积是4平方分米,周长是( )分米。
4、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40平方分米,长是8分米,宽是( )分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
5、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它的边长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
二、判断
1、黑板的长是4平方米。 ( )
2、把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面积不变。 ( )
3、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也一定相等。 ( )
4、周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面积也一定相等。 ( )
5、至少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形。 ( )
三、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分米,宽是10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2、一个长方形花坛,长6米,宽3米,
(1)长方形的花坛占地面积是多少?
(2)如果在花坛里每平方米种4株花,这个花坛一共可以种多少株花?
1
3、一个长方形,长12米,比宽多4米,这个长方形面积是多少?
第六单元 年、月、日
1、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一年有十二个月:1、3、5、7、8、10、12 这七个月是31天(大月),4、6、9、11这四个月是30天(小月),平年的2月是28天,闰年2月是29天,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记大小月的方法:1、3、5、7、8、10、腊,31天永不差;4、6、9、冬(11月)30整。平年2月28,闰年2月29。平年上半年有181天,闰年上半年有182天,平年和闰年下半年都一样,都是184天。
2、一年分为四个季度,每3个月为一季度:1月、2月、3月是第一季度,4月、5月、6月是第二季度,
7月、8月、9月是第三季度,10月、11月、12月是第四季度。
3、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不是整百年的除以4能整除是闰年,是整百年的除以400能整除的才是闰年。如1900、2100等不是闰年,而1600、2000、2400等是闰年。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有两种情况: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
4、(1)24时表示法: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2)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互换:普通计时法 → 24时计时法(+12去掉时间段的词语);
24时计时法 → 普通计时法(-12加上凌晨、早上、上午、下午、晚上等字时间段的词语);比如下午3时→3+12=15时; 16时:16-12=下午4时。
5、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比如10:00开始营业,22:00结束营业,营业时间为:22:00—10:00=12(小时)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练习:
《年月日》练习题1
一、填空:
1、一年有( )个月,( )个大月,( )个小月,大月有( )天,小月有( )天(二月除外),平年二月有( )天,闰年二月有( )天。
2、平年全年有( )天,闰年全年有( )天。
3、在2003年、2005年、2006年、2008年、2012年中,是闰年的有( )
4、1年= ( )个月      48时=(  )日
5星期=( )天      半年=(  )个月
49天=( )星期 18个月=( )年( )个月
二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每年都是365天。(×)
2、东东出生于1994年2月29日。 ( )
3、一年中有7个大月,5个小月。 (   )
4、2004年的一月、二月、三月共有91天。 ( )。
5、2004年8月1日是星期日,8月31日是星期二。 (  )
6、小明出生于1999年2月29日。 ( )
7、16时20分就是下午6时20分。 ( )
8、凡单月都是大月,凡双月都是小月。 ( )
9、小华说“我爸爸去年2月29日去了一趟北京,今年2月29日又去了一趟北京。 ( )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读法:小数点前面部分是整数,按整数读法读,小数点后面是小数部分,按顺序读。
2、小数的意义: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用米作单位是米,也就是0.1米。3份就是3分米、米、0.3米。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用米作单位是米,也就是0.01米。7份就是7厘米,米=0.07米。一百分之几就是零点零几,一百分之几十几就是零点几几。如一百分之十七就是0.17,2元7分=2.07元。
3、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的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从小数点后从左到右一位一位的去比。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如:5.1>5;1.3 > 1等)例如:3.6>2.4; 3.7>3.4 0.6>0.5; 0.42<0.53; 0.76<0.78
5、笔算小数加、减法:先对齐小数点再相加、减,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再从右往左算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当十合起来再减。
6、比大小的两种情况:跑步是时间数越少越好,跳远、跳高是数越大越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