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7.1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7.1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

资源简介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在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单式、复式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并能分析它们从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折线统计图”的点线特点及画法掌握起来并不困难,对学生来说较难的是: 观察折线的变化趋势,作出合理的分析及预测; 知道条形图和折线图的作用区别,明白何时适合使用条形图,何时适合使用折线图。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条形图和折线图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掌握其特点、作用和画法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整条折线的变化趋势,从而作出合理预测,明晰两种图的使用范围。
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教材例1以“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为素材,给出了相应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材通过提问“参赛队伍的数量有怎样的变化?”,引出并介绍“折线统计图”(单式),之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条形图和折线图,从而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独有的特点和作用。此外,教材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要求孩子观察折线图,从中发现、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并能够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更好地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并了解其特征。能进行简单绘制,并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及变化情况作出数据的简单分析、判断与预测。
2.在学生经历观察、认识及分析的过程,培养读图、画图及对图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能力。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绘制折线统计图。学会用折线统计图来分析问题,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提出合理的预测及建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唤醒旧知
1、谈话引入
师:四月里天气晴朗,百花盛开,奉化有种花名扬四海,知道是什么花吗?对,是桃花。可调查班里同学今年有没有去过,去年、前年呢?
师:这是老师从朋友圈和公众号里找来的桃花节期间,桃花盛放的图片。
同时出示相关信息:2017年桃花间期间,天下桃园共接待旅客40余万人次,比上年大幅提升。
师:你想不想知道去年接待的游客数量?出示:2016年接待游客约25万人次。再看看前三年的。
出示:2015年共接待游客约18万人次。2014年接待游客约11万人次。2013年接待游客约8万人次。
师:如果将大屏幕上的这些信息运用学过的统计知识整理一下的话,可以用什么方式呈现?
2、引入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统计图和表
②问:仔细观察统计图和表,你发现了什么?②学生自由表述。
③教师小结:我们从统计表中知道具体的数量的多少,从条形统计图中更能直观地看出哪天最多?哪天最少?还能从整体上进行观察,发现变化情况。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体现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数据的选择上以五年赏桃花游客数量为主的连续量作为引入,为变换为折线统计图作准备。
二、学习折线统计图
1、将条形变化为折线(会认图)
这5年的人数是怎样变化的?你可以用手势表示一下吗?
师:是啊,刚刚我们看每一年的游客人数,都是“盯着”直条的最上面,现在看游客的变化情况,也是沿着直条的最上面去比划。既然这样,我们不如把直条简化一下,变一变:请仔细观察(课件演示直条变短线)
师:直条变成短线以后,能看出每年的人数吗?都变成了短线,还能看出增减变化情况吗?(全班比划)那我们还可以简化一下,继续变一变:短线变成点。(动画配上动作:手指夹起来变点。)
师:现在你还能看出具体数量吗?让生指一指2013年的人数怎么看,变化情况呢?(上来比划比划:跟着学生的比划动画连线)
如果把这条线在纸上画出来会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由直条变换为横线,由横线变换为点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为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作铺垫。
2、呈现不同的手画形式,说说哪幅比较接近,为什么?(总体呈上升趋势)
生:有点有线的好,能看出是近五年的变化情况。
课件呈现成了一幅新的统计图,问:和你画的那条线相似吗?这是一幅新的统计图,你认识它吗?(折线统计图),是的,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折线统计图(板贴:折线统计图)
3、会画折线统计图(会画图)
师出示2016年7月份天下桃园桃子销售条形统计图。
看完桃花,到了7月份是桃子大量上市的时候,今年的桃子还在成长中,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去年7月份天下桃园的桃子销量统计图,如果把幅图也画成折线统计图的话,你用手势比划一下,会是怎样一条折线呢?请试着将它画在练习纸的统计图上,看看是不是和你比划的形状接近?
请生将图画在练习纸上。
(1)学生独立作图,教师巡视指导
(2)反馈对比:标上数据和不标数据,你更欣赏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预设:有数据的那幅比较好,能让我们马上知道每周的桃子销售量。
你还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标数,用尺连线
(3)回顾折线统计图绘制过程,小结画法与作用
师生共同板画折线统计图,绘制过程中及时跟进提问:
我们第一步先画什么?怎样找点,要找几个点,点有什么用?(板书:数量的多少)要连几条线,为什么要“连线”,不同走向的线表示什么?板书:(数据的增减变化)怎样变化的呢?为什么桃子的销量会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呢 如果再变化下去会怎样?(发现桃子的销售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小结:折线统计图用点的位置表示数量多少 折线走向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
【设计意图】从先手画、再动手规范折线统计的画法两步入手,引导学生在动作表征和语言表征相结合的认知顺序中,掌握折线统计图的制图方法,理解点和线在折线统计图中蕴含的意义,能初步读懂图中的信息,作出合理的预测和判断。
4、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会读图)
说说你见过哪些折线统计图。预设:股票、天气、体温
依次出示股票图
股票图:如果这是陈老师去年买的一支股票走势图,你认为陈老师赚了还是亏了?为什么?
体温图:说说这位同学这几天的身体状况怎样,你是怎么看的。(提示:人的正常体温是37℃)如果是正常人的体温会是怎样一条折线?请生用手势比划一下?
出示没有表头的2005年凉鞋销售量统计图和羽绒服厂一年销售情况统计图,猜一猜哪张是凉鞋子哪张是羽绒服,你是怎么想的?对比两张销售图说说为什么折线的走向会刚好相反呢?
引导学生读图时不仅要看纵轴甩表示的数量,还要结合横轴看清统计的月
师:说说折线统计图在分析数据中有什么优势?
小结:用折线走向反映统计量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帮助我们进行数据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设计意图】股票和体温统计图是学生最熟悉也是最典型的折线统计图,读图分析就从这两种开始。再引入学生不熟悉的产品销量统计图,扩展学生的视野,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三、会比较两种统计图的特点
师: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两种统计图。那么你能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统计图进行绘制呢?
1、根据统计表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下面两组数据用什么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502班6位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
姓名 小红 小兰 明明 东东 小泽 月月
身高/厘米 138 155 142 160 139 153
选择制成:( )统计图
(女)文文2—10岁身高情况统计表
年龄/岁 2 4 6 8 10
身高/厘米 85 95 105 122 125
选择制成:( )统计图
独立完成,四人小组交流各自的选择和理由,再全班反馈。
小结:看来不同数量之间比较多少用条形比较合适,而要表现同一数量的变化过程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设计意图】统计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而合理选择描述统计量的图形和标准量也是重要目标之一,所以能根据统计表中的量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是衡量学生是否掌握统计方法的能力目标之一。
四、体会统计图的意义
师:这是一张只有折线变化趋势的统计图,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能不能猜猜这幅折线统计图可能表示什么?
(1)出示小彬1500米跑成绩变化情况统计图,说说小彬8周跑下来的变化情况。预测如果小彬一直跑下去,他的成绩会无限的递减下去吗?
师小结:不会,人奔跑的速度是有极限的,不可能无限快下去。说明统计相符合实际情况,要从生活实际出发。
再出示:
问:这幅图又告诉我们什么?你觉得按这样的趋势发展,可能出现什么状况?如果你是A省的有关部门领导,你看见这个地区的这份统计信息会有什么感觉?是啊,会不会各地都是这样?从哪一年开始这样了?将来会怎样?
同学们的感觉是非常对的。国家通过解读某些地区的样本信息发现问题,然后全面铺开细致统计,预测出相对准确的结果,就在2015年做出了全面开放二胎的政策决定。可见,在现实生活中的统计都是有目的的,都是为了研究和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
设想一下全面开放二胎后,这个折线的趋势会怎样变化?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吗?到底是不是呢?国家就会再次去统计大量的相关信息做成统计表折线图去分析了。
【设计意图】课堂的最后又设计了开放式的,读懂只有变化趋势的折线统计图,主要考量学生是不是真正解读到的折线统计图是反映变化趋势的重要特点。学生能从图中发现是反映下降趋势的量,就说明本课教给了学生需要的知识。再由教师出示两幅由同一幅图所生成的不同统计量,让学生在读图中体会,下降的不一定是不好的,如小彬1500米跑成绩。通过努力也不一定能无限的改进,像小彬同学再跑下去成绩也不可能好了。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可以是相当重要的,如A省出生婴儿统计图,甚至能影响到国家政策的制定。这种辩证又与生活实际相统一的方式,防止学生思维定势,明白需要综合思考,合理解读。
五、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有关统计的哪些知识?
下课预留
折线图表达了数据之间的增减变化趋势,生活中很有用。如果用折线表示你这节课学习的心情,你会怎么表示?做个手势。别人解读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点:数量多少
线:增减变化
教学反思:
情境选择与数量对应
折线统计图的学习是在学生学完条形统计图与统计表之后进行的。与条形统计图相同的是折线统计图也是将数据绘制成图来进行数据分析。只是条形更能看出不同量之间的数量对比,而折线则侧重于表现同一量增减变化趋势。所以在情境与数据的选择中,宜选择能反映同一事物的变化趋势为主。所以笔者选择了五年天下桃园游客数量统计和2016年7月天下桃园桃子销售量统计两个主情境作为本课的主体内容。两个材料都反映同一数量的变化趋势,游客图主要是呈上升趋势,学生很容易看出变化。桃子销售图则是的上升和下降相结合,很容易看出增减变化。而且它不是一个连续量,它中间会断点,与游客人数统计情况又有所不同。因此两个情境的选择,在统计图的形式和数据增减变化情况分析中让学生的感受样本的多样性。
条形与折线有循序衔接
本课设计从条形统计图引入,让学生在读图分析中发现变化趋势。由于情境的典型性,学生很轻易就能发现五年游客数量呈上升趋势。因而顺势让学生用三步学习掌握折线统计图。首先用手势比划游客数量图,由条形缩短为横线,由横线缩小为点,步步变化体会条形与折线之间的联系。再手绘折线统计图,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组成。最后通过画桃子销量统计图,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和点、线所表示的意义。这样三步学习法让学生很好地由条形过渡到折线,并能将条形与折线的联系对应起来,条形用直条表示数量,折线用点表示数量,但是折线还用走向反映了变化趋势。这里变化过程初步渗透了条形与折线的联系与区别。
然后在练习环节进行了专门的对比训练,由绘制5个同学生的身高和文文2—10身高的统计图,通过四人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进一步得出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在数据分中的侧重点。
读图分析感受统计意义
统计教学的最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因而给学生呈现多样的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并能进行合理分析提出改进建议,才是重中之重。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读图分析能力培养。第一层,出示生活中的统计图,从学生最常见的股票和体温统计图入手,初步感知折线走向所反映的变化趋势。然后扩展到学生比较陌生的生产销售领域,从猜测两幅折线统计图哪幅是凉鞋销售统计图哪幅是羽绒服销售统计图中,引发学生思考不仅要看图中的数据还要对比横轴看统计中的月份来综合考虑销售情况,从而作出判断并提出合理建议。第二层,通过看一幅只有变化趋势的折线统计图,猜测可能统计的是什么。学生首先要判断这是一幅呈下降趋势的统计图,可以是体温、某一物品的销售量,只要是呈下降的都是对的。然后教师给出了两幅不同统计量但是都是用这幅图的《小彬1500米跑成绩变化情况统计图》和《A省出生婴儿情况统计图》。从两幅图的读图分析过程中引导发现:下降不一定是不好的,预测未来的趋势要和实际情境相结合,要考虑多方因素然后可以帮助制定相关的政策,有现实意义在。但是预测仅仅是预测,真实情境到底怎样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给学生创设一个初步的唯物辩证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