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堂教学设计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授课日期课题 加减混合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主设计 其他课标 分析 一、课标摘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二、课标分解 1、学生学什么 理解加减混合的具体含义,会列加减混合算式,掌握10以内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和方法。并能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学到什么程度 所谓“体会”指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通过生动的画面,建立加减混合的数学模型,理解加减混合的具体含义,掌握10以内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和方法,能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怎么学 充分利用主题图。以第一幅图为例:用课件生动地反映出湖里天鹅只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过程,通过观察,理解“4+3-2”的意义和计算顺序。以“观察图片,你又知道了什么?”“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么列算式?”“要算出现在湖里有几只天鹅,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等问题,使学生知道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4+3-2, 并配合计算在屏幕上闪动第一步计算的得数“7”。算出第一步后可提问:第二步是用几减几?提醒学生第二步应是第一步计算的得数"7”减第三个数“2”相加。学习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能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2.能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重难点 重点:理解加减混合含义,掌握计算方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灵活运用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过程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解决的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 设计意图第一板块:动机激发(3分钟) 教学准备小棒、圆片等 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 这里有四只丑小鸭,每只丑小鸭身上都带着一道题,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解决了,丑小鸭们就会变成美丽的天鹅。谁来帮帮它们 师:计算连加、连减算式时,要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呢?(生: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计算) 过渡语:丑小鸭们变成了美丽的天鹅,它们飞呀,飞呀,飞到一个美丽的湖边,它们纷纷落入湖中尽情地嬉戏着。由此导入本课课题。 呈现目标 我会看图理解加减混合计算意义列出算式,掌握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 能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明确学习目标。第二板块:自主尝试、合作交流 (目标1、2、3)( 23分钟) 自学尝试1(提出问题、自学探究、尝试解决) 1.课件分步演示教科书P67情境图的第一组图。 出示自学要求 1.你看到了什么? 2.两幅图合起来是什么意思?你能完整的说一说吗? 3.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二)学生自学(2分钟) (三)学生汇报 学情预设: 问题1: 左图湖里有几只天鹅,飞来了几只。 右图湖里有几天天鹅,飞走了几只。 将静态的情境图以动画演示的方式分步呈现,让学生置身其中,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认真观察,自己叙述,理解题意,训练学生的思考力和表达力。问题2: 生1: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3只后又飞走2只,飞来了3只。 问题3: 湖里现在有多少只天鹅? 追问:同学们,求现在有多少只天鹅用什么方法计算?你能用算式把天鹅飞来、飞走的过程表示出来吗? 学情预设:4+3-2。 教师总结:这种既有加法运算,又有减法运算,加减混合在一起的算式就是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合作交流1(确定问题、生生展示合作、师生合作、再次尝试练习、反馈纠正) 出示合作要求 1.说一说这道算式表示的含义。 2.结合湖里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进行计算。 学生合作交流。(2分钟) 学生汇报 问题1: 预设:4表示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3只,就用4+3来表示,又飞走2只,就再减去2,求的就是湖里现在有多少只天鹅。 问题2: 预设:先算4+3=7,再算7-2=5。 【点拨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运算顺序,并写出第一步的得数7。 追问:“7”是怎么来的?为什么用“7-2”? 预设:7表示飞来了3只天鹅后一共有7只天鹅,又飞走2只,就用7-2。 自学尝试2(提出问题、自学探究、尝试解决) 课件分步演示教科书P67情境图的第二组图。 出示自学要求 你能完整说出图意并提出问题吗? 怎样列式? 让学生对照情境图说一说“4+3-2”表示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混合算式的认识。 结合图中反映的湖里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道是加减混合算式吗?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自学(2分钟) 学生汇报 学情预设: 问题1: 预设: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走2只后,又飞来3只。湖里现在有多少只天鹅? 问题2: 预设:4-2+3。(板书算式) 追问: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4表示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走2只,就用4-2来表示,又飞来3只,就再加上3,求的就是湖里现在有多少只天鹅。 问题3: 预设:先算4-2=2,再算2+3=5。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运算顺序,并写出第一步的得数2。 追问:请仔细观察4+3-2和4-2+3这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情预设: 预设1:第一道算式是先算加法再算减法,第二道算式是先算减法再算加法。 预设2:它们都是从左往右算。 小结:这两道算式中都有加法和减法,我们把这一类算式叫做加减混合。(板书课题: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和连加、连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算。(板书:从左往右计算) 通过两个情境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和情境图自主探索,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并围绕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展开讨论,深化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的认识。第三板块:小结反思( 2分钟)第四板块:检测迁移( 12 分钟) 完成教科书P67“做一做”。 要求: 1.请你仔细观察,完整地说一说图的意思。 2.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水里原来有6只小鸭,来了3只,又走了4只,现在水里有几只小鸭? 预设:学生会列出算式6+3-4=5。 追问: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完成教科书P68“练习十五”第1、2、3题。 要求: 1.先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再计算。 2.时间5分钟。 点拨:让学生说出计算的顺序,第一步的得数是多少,第二步怎么算。在田字格里抄写算式时,提醒学生注意格式。 作业: 1、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像这样可以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吗? 2、说一说课本第68页第5题。 根据情境图正确列式计算,为以后学习看图列式计算打基础。 通过计算,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