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认识生物圈》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生物圈,这个家庭中的一员,应该积极、主动认识并保护这个家。2.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发表的见解。能力1.使学生初步具有搜集、处理图文资料,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2.会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讨论问题,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1.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2.尝试搜集和分析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导入课题。1.歌中唱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同时我们全世界人民还生活在一个比中国还大的家,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这个家的名字。[让学生对生物圈有个初步的理性认识。]2.比喻:地球──足球生物圈(地球的表层)──一张薄纸既然如此,你想了解这个家吗?3.引入课题:生物圈。[使学生在一种轻松而又好奇的氛围中愉快地进入角色,开始本课的学习。]二、学生通过讨论、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学习新知。1.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1)讨论:①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鱼的生活需要什么?②人类的生存都需要什么条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观察、比较和综合归纳的能力。](2)汇报结果:讨论: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土壤和肥料,鱼生活需要水;人类需要空气、水、食物等。2.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那么生物依存的环境条件包括哪些呢?(实物投影)投影学生搜集的多种资料,有文字的、有图片的……小结:所有生物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都是一样的,这些条件包括营养物质、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非生物因素:水、空气、阳光、温度生物因素:环境中的其他生物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对环境既有适应性,同时影响着环境。(观看课本的例子和PPT课件中的例子。)(2)所有的生物都不能孤立生存,生物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观看课本的例子和PPT课件中的例子。)(3)生物的生存都依赖一定的环境。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他们的生存环境共同生物圈。4.我来试一试。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松土、施肥、浇水、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还要把花搬到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种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分别是( )①阳光②水③空气④营养物质⑤适宜的温度⑥一定的生存空间A.①④⑥⑤②③ B.③④②①⑤⑥C.②①⑤⑥③④ D.⑤②①④⑥③[体现“STS”的教学模式,将所学的内容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物学习在生活中的应用。]课后反思:生物在生物圈内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条件改变或不能满足时,生物是否还能很好地生存?如果不能,请搜集资料说明你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扩展资料:关于生物圈的“厚度”以海平面为标准划分,向上可达到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约10千米的深处,整个厚度约为20千米。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