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湘电子版1.2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湘电子版1.2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电子版2019信息技术七年级下1.2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
课时:一课时
课类:综合,探索
教学用具:图片、课件等。
学生用具:课本、图片。
课题 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 单元 1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7
教学目标 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及信息社会。计算思维:能通过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的项目活动采集、分析和呈现数据;懂得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上的应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借助信息科技提高学习质量,学会怎么开展访谈获得所需要的数据。信息社会责任:认识信息社会的利与弊。
重点 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认识信息社会,懂得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上的应用。
难点 学会怎么开展访谈获得所需要的数据,认识信息技术的利与弊。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授导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发兴趣分析对比设置问题引发思考欣赏分析运用知识 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在今天讲解新课之前,老师要问大家一个有趣的问题,看老师展示的两幅图,你们看到了能想到什么内容呢?老师展示秋天落叶图和禁止停车标识。学生主动回答。师:对,同学们很积极,没错,左边一幅图我们可以联想到秋天到来,右边这幅图很明显是禁止停车的标识。可见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在悄然间给我们传递着信息。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信息的内涵,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内容。引入新课出示课题:《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二、新知讲解一、探究信息技术的内涵和外延师:首先我们来学习一下,什么是信息呢?学生思考回答,老师给予鼓励。参考答案:广义的信息指对人们有价值的数据、消息。师:那信息技术又是什么呢?停顿让学生思考。师: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对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外延信息技术泛指为实现信息处理而采取的各种相关技术,既包含客观存在的硬件技术,也包括为实现信息处理而必备的信息标准、技术指标和各种信息处理方法。从信息技术的定义看,信息技术的外延很广。但在当今社会中,信息技术主要指建立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基础上的信息处理和应用技术。师:通俗的说校园网、服务器、教室内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硬件设备,都属于信息技术的范畴。二、了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方向师:你能说出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方向吗?鼓励学生思考并回答。知识点: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数字化与生活:家庭自动化、小区智能化、数字化阅读、社区信息化信息技术与经济发展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对应展示淘宝网和网上车管所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给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带来的便利。师:提到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大家是不是很容易联想到电子计算机?那你知道电子计算机的特点吗?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有超强的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实现自动控制可靠性高老师可适当列举帮助思考,如扫地机器人和可视电话正是得到电子计算机的帮助,才得到应用。知识点:完成调查报告1.规划访谈内容首先选择身边合适的对象(如老师、同学、父母),针对不同的受访人群规划访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接触过的信息设备、经常使用的信息技术设备、信息技术带来的影响等。可参考课本图例。2.设计访谈记录表依据信息采集规划设计访谈记录表,建议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完成。也可以先在纸上做草稿和小组成员一同商议。3.实施访谈工作为学生讲解访谈中的注意事项。如:文明礼貌、态度友好;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等。4.撰写调查报告结合课本内容,老师展示调查报告范例,讲解报告需要包含哪些内容。知识点:信息社会的利与弊师:同学们思考一下,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快速发展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是否有负面影响?负面影响是什么?如何避免这些负面影响?重点:在良莠并存的信息世界,不得不面对的来自信息世界的侵扰:垃圾邮件充斥着邮箱、计算机病毒的大规模爆发、QQ号码和虚拟财产被盗、黑客的攻击。师:在迎接信息技术社会的到来,我们同样也要准备迎接新的挑战。重点:我们要: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遵守信息法规。三、课堂练习师:学习了这么多,我们来分析几个案例吧。请大家观看以下案例和图片,并指出这些案例和图片说明了什么:案例1: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看各种各样的书籍,学习和了解更多的知识。(图为360个人图书馆)参考答案:随时保存、分类管理、及时分享。案例2:我们可以用电子邮件的方式与朋友联系,发电子邮件,即省钱又方便。参考答案:比较传统寄信件的方式,邮件可以保存更久,传递更快,分类管理更为明确。四、课堂小结老师带领同学一起总结今天所学知识,一边讲一边板书。五、课后作业小组合作,根据课堂上我们设置的访谈规划,尝试课后完成访谈,做好记录,并完成一份简单的访谈报告。 师生互动,活跃课堂。学生思考回答。认识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技术的外延。老师讲解,学生听讲。了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方向。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老师提问,学生思考。图画结合,师生学习。学生做笔记。一边讲解,一边做示范。学生小组交流,完成练习。师生一同梳理回顾。 提问形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复习旧知。结合实例,帮助理解。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一同总结,提高总结能力。概念图帮助学生理解。拓展信息社会利与弊,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价值观。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主动回答问题,增加自信。课后巩固。
展示评价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评价小组间的访谈规划,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注意:规划的是否合理。有哪些建议。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相互交流评价。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教师解说及PPT播放,同学生一起总结这节课的所学所得。 进一步归纳总结
课后延伸 除了课堂上展示的作品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优秀的作品? 发现更多的趣味,陶冶审美
板书 1.2 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
信息技术
内涵与应用
信息社会的利与弊
为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展开访谈调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
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