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1.1.1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生物,能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质疑、反思的科学精神,体会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难点:植物的营养、呼吸、排出废物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新课标指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因此教法上采用了1.情境引入法——开篇,以情境提出问题,并引导分析,感受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为探索生物的基本特征做好铺垫,同时引出课题;2.启发引导法——课中,通过一系列的追问,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补充,突破教学重难点;学法上主要使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准备: 教师层面:有效备课做好PPT,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学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设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生物学。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活中,我们认识很多生物,大家来判断一下,石阶上的苔藓、树干上的蘑菇、小猫、小鱼,它们都是生物吗?你是以什么标准判断的呢?大家可能会说,看它是不是绿的,看它会不会动,看它能不能生长。可见我们是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我们已知的生物特征进行比对,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判断。生物的特征很多,因此我们的判断依据也不统一。那么,生物到底有哪些共同特征呢?人们又是如何来研究的呢?我们今天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物引入,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课下探究。 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大胆表达2.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 1.如果你在野外看到这样一个物体。你有什么办法来判断它是不是生物呢? ——(试探)用物体、用光、用声音去刺激它,看它是不是能做出反应,如果它做出反应,就有可能是生物。当我们刺激它的时候,它没有任何反应。那是不是就可以断定它不是生物呢?我们可能会换一种方式来寻求证据。 ——(观察)长时间的观察,看它是否会发生生长、繁殖的现象,如果它具有这样的现象,我们就可以证明它是生物。刚才,我们就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一次科学探究。 小结: 提出问题——观察、试探——归纳、比较——得出结论 出示问题学生深入思考,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为后面探究生物的基本特征做了伏笔。 鼓励大家积极发言,大胆探索3.探索生物的基本特征 问题: 1.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是不是所有的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呢?这种特征对生物生存和繁衍有什么意义? (1)动物对动物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比较迅速、明显、容易观察到;当我们触碰含羞草,它就合拢叶片;食虫草能够捕食小虫;向日葵能追随太阳,除此之外,植物体大多都有茎叶向光、向上生长的特性,而根具有向下、向水生长,不仅如此,其他生物也有类似的变现,只不过这些表现有的比较慢、不明显,不易观察到,可见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是一个普遍现象。 (2)通过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够趋利避害、更好地适应环境,也能够更好地获得生活所需要的物质。 追问:机器人也能对我们发号的命令做出反应,这与生物对外界做出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2.所有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吗?繁殖对于生物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个体的寿命是有限的。通过生长和繁殖能够不断的产生后代,这样就可以使物种得以延续. 追问:蜂群中工蜂不能繁殖啊? 这是蜂群、蚁群的分工现象,即使生物的某些个体不能够繁殖后代。但是,一个种群是可以繁殖后代的。所以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我们应该从生物种群和物种的角度去理解它。 追问:非生物能繁殖吗?(钟乳石) 那是简单的物质堆积造成的,不具在生长繁殖中所伴随出现的其他的一些特征。 3.生物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还有哪些特征呢?(现象——特征——举例验证动物、植物、微生物) (1)大家来看这棵迎春花,同一枝条上的花朵有什么差异呢?大家发现它们的花瓣形状颜色相似,但数量不同。——源于生物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表现出的遗传和变异的现象,这个特征是生物体普遍具有的。 (2)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生物还需要吸收营养。举例:植物需要水肥、动物需要食物、细菌真菌也需要营养物质。 (3)家里养鱼的同学经常发现鱼和乌龟经常浮到水面上来?它们是来张嘴要吃的吗?——这种现象叫浮头,是因为水里的氧气不足,不足以供给鱼类的呼吸,它就跑到水面上来,得到更多的氧气。因此,生物不管是生活在水中还是陆地上都需要通过呼吸获得氧气。你需要呼吸吗?植物需要呼吸吗? (4)生物体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还需要排出体内的废物。这对于生物生存有什么作用呢?——维持体内稳定,更好地应对环境的变化。动物的排汗、排尿,植物的落叶、盛夏的清晨有的叶片的边缘排出的液滴。 (5)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虽然千差万别,但他们都有共同的生命活动,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生物有共同的结构基础。这三幅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生物体的结构,分别是叶片的结构、软骨的结构和酵母菌的结构,这些结构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共同的结构基础就决定了它们拥有相似的生命活动特征。 结合两个问题对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和生物都都能生长繁殖做更详细的解释,理解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是普遍存在的,生物都能生长繁殖需要从种群和物种的角度去理解。很好得突破了难点。 通过提供现象,引导分析,找到生物的其他特征,并举例验证这些特征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具有普遍性,加深对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发言,一起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学习,探究,真正实现生物学科的模拟生物学家的学习研究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体现生物来源于生活,多积极参与的学生进行表扬,并指出大家应该学习的方向归纳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学到了哪些科学探究的方法? 梳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形成知识框架,习得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鼓励学习积极梳理,构建知识框架5.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寻找身边的生物活动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