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神奇的图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图章指令的作用,能合作学习并综合运用图章、旋转、重复执行等指令,绘制各种图形。2.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建立自己的逻辑思维。3.结合“大风车”这一主题,能体验到技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能发现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难点:综合运用图章、旋转、重复执行等指令,绘制各种图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用 Scratch搭建积木,完成了火柴人的行走,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又带来一个作品,(课件播放老师制作的大风车)是什么?对,是风车,旋转的风车五彩斑斓,真是漂亮。这节课就来学习使用图章积木绘制多彩的风车。第 9课:神奇的图章。(板书)二、合作探究,交流分享(想一想)请大家仔细观察,看一看:风车有什么特点?来,请你(旋转),还有呢(有各种颜色)你观察的真仔细。还有吗?没有了吗?再继续观察,根据老师给你的提示,看看它还有什么特点?可以小组合作,给你们二分钟的时间。1.是谁在旋转啊?2.它是怎么旋转的?旋转了几次?3.每次转动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好,时间到了,哪一个小组来汇报?第一个问题:请你们小组来说(是一面小旗在转)第二个问题:你们小组(围绕着旗杆底端在转转了 7次)第三个问题:哪个小组?好,你们(每转 1次就改变 1次颜色并印在舞台区)原来风车有这么些特点啊!根据风车的这些特点,找一找可能会用到哪些积木呢?(自读课本 39页)。三分钟的时间完成这个表格。看看哪个小组找的最全?好,你们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结果。三、自主探究,实践运用。(学一学)我们已经知道了风车的特点,并且根据他的特点找到了可能用到的积木。那快点把它们搭起来吧!任务:绘制多彩风车,自读课本 40 41 42页,十五分钟完成。要求:1.创建背景和角色。(1)删除原有角色小猫。(删除方法)(2)绘制一个“小旗”图案。提示:(画小旗)注意小旗不要画的太大,太大舞台区转不开。2.搭建脚本,拖动积木。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同学们已经基本完成了,我们展示一下吧。(学生作品展示,师生互评)生 1:谁来评价一下他的作品?没有应用“图章”积木,转动过去没有盖章,没印在舞台区。生 2:谁来评价一下他的作品?小旗的造型中心点不在底端。(旋转中心点的位置不同,风车的效果也不一样)生 3:还有谁要展示?好,请你。和你绘制的有什么不同?8面小旗,看一下他的脚本(课件出示脚本,找规律)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规律?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几面小旗就重复执行几次,旋转度数就是 360度除以小旗的数量。(课件出示)1.小旗的数量就是旋转的次数2.每次旋转的度数就是 360度/小旗的数量再操作,实验一下吧。(板书方法)通过刚才制作,我们知道了绘制风车的方法:小旗、旋转、改变颜色、图章、重复执行。四、巩固新知,拓展创新。(做一做)那根据这个方法,试着绘制出下面的图形吧!(学生作品展示),有的同学已经完成了,那请你来演示一下。(教师点评)把小旗换成长方形,旋转了 10次。那我们已经学会了方法,你想不想自己创作一个独一无二的风车呢?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学生作品展示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制作的?边说边操作。师生点评。很有创意的风车,同学们想象力很丰富。五、回顾总结,升华思想大家完成的都非常出色。我们一起来想一下: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利用图章、旋转、运算积木来绘制风车)同学们,我们在学习时,要先观察,再进行设计,学会方法,就能作出更多的作品,希望同学们以后学习更多的本领,让生活变得更美。作业:利用合适的积木搭建脚本,实现下图效果。(试一试)《神奇的图章》课后反思我上完《神奇的图章》一课,感触良多,从准备到上课,一直很有压力,直到上完本堂课,压力才写下来。在课堂中能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享受成功的愉悦,兴趣盎然地参与到信息技术学习中是我一贯的理念。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玩乐中探究,学生的兴奋点始终高昂。下面是我的一点反思:1.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照片,特别是学生用自己的照片来创作。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基础。2.在本课教学中,我逐步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根据的猜想,并让学生通过编程加以实现。我抓住有关内容或有利时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交流合作,培养了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3.本课从教学课件制作的软件、课件中的文字,到每一张照片的造型的准备工作,我都尽心尽力。教学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我讲的稍多,学生说的偏少,师生互动多,生生互动少。再者,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应贯穿教学的全程,有时我的评价方式不够多元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