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3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案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因式分解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2.使学生会运用转化的方法解简单分式不等式; 3.向学生渗透化归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 熟练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教学难点: 正确求解特殊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任务1】 阅读P68“情境与问题”,用数学语言表述上述问题. 【设计意图】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在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同时引出今天的课题: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二、新课讲解 【任务2】 探讨如何解不等式:(1) x(x -1)>0 ;(2)(x+1)(x-1)<0.【设计意图】希望引导学生从代数角度,通过带入特殊值尝试,发现可以利用或,或,来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并归纳出对形如和的一般解法.例1求不等式x2-x-2>0的解集.解:因为x2-x-2=(x +1)(x-2)所以原不等式等价于(x+1)(x -2)>0,所以所求解集为.【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只要能因式分解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均可得到解集,渗透化归与转化的的思想.【学生活动1】解决前面情境中提出的问题.前面得到甲车满足:v2-10v-600>0,即(v+20)(v-30)>0,又因为v>0,所以得v>30,即甲车略微超过30公里/小时;对于乙车,满足:v2-10v-2000>0,即(v+40)(v-50)>0,又因为v>0,所以得v>50,即乙车略微超过50公里/小时;所以甲车不超速,乙车超速.【任务3】探讨如何解不等式:x2<-1; (2)x2>-2; (3)x2<9; (4)x2>4.【设计意图】显然(1)为,(2)为R; 对于(3),(4)注意纠正x <3和x >2的错误解法,引导学生转化为熟悉的<3来解,这既渗透化归与转化的的思想,也是为下面使用配方法做铺垫.例2求下列不等式的解集:(1)x2+4x+1>0;(2) x2-6x-1>0 ;(3) -x2+2x-1>0;(4) 2x2+4x+5 >0.解(1)因为x2+4x+1= x2+4x+4-4+1=(x+2)2-3,所以原不等式可化为(x +2)2-3≥0,即(x+2)2≥3,两边开平方得,从而可知或 ,因此或,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因为,所以原不等式可化为(x -3)2-10≤0,即(x -3)2≤10,两边开平方得 ,从而可知,因此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原不等式可化为x2-2x+1>0,继续可化为(x-1)2 >0.注意到只要x≠1,上述不等式就成立,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4)原不等式可以化为.因为,所以原不等式可以化为,即,这个不等式恒成立,即原不等式的解集为R.【设计意图】练习使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并通过这些例题,引导学生归纳出:一元二次不等式a2+ bx+c>0 ( a≠0)通过配方总是可以变为以下形式:(x-h)2>k或(x-h)2然后根据k的正负等知识,就可以得到解集.【任务4】思考:如何求不等式的解集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让学生既体会化归与转化的的思想,又学会如何解简单的分式不等式.(方法1)模仿因式分解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分类讨论或;(方法2)移项通分转化为乘积:(方法3)两边同乘以分母的平方:特别关注,学生是否忽略x-2≠0.三、课堂练习 ;;.四、归纳小结 代数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思路为:(1)将不等式的右侧变为0;(2)观察能否因式分解为类似(x一x1)(x一x2)>0或(x一x1)(x一x2)<0的形式;(3)观察能否配方为类似(x-h)2>k或(x一h)22.解分式不等式一般是转化为整式不等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