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六节 鸟学习目标1.阐明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2.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核心素养1.培养学生树立爱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意识。2.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鸟的主要特征;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难点: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同鸟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鸟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通过探究,认识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准备相关图片、视频、鸟的标本、鸟的羽毛。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鸟的图片,例如,飞得最高的鸟、飞得最远的鸟、飞行速度最快的鸟等。教师提问:鸟为什么会飞呢?如果我们装上一对翅膀,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翱翔天际呢?(学生自由回答后,导入新课)二、探究新知探究一 多种多样的鸟1.请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鸟的名称并向同学们作简单介绍。2.多媒体出示教材P30-31“观察与思考”的几种鸟的图片。比较它们在形态结构上的异同,指导学生完成表格。鸟的名称 喙的特征 足的特征 食性 生活环境大山雀 短、直 纤细,善于抓握 以食虫为主 林间金雕 强大、末端有弯钩 粗壮,趾端有利爪 食鸟、兽等大中型动物 山地、丘陵丹顶鹤 长、直 腿细长,善于涉水 以鱼、虾等为食 湿地啄木鸟 强直、尖锐 趾端有爪,善于攀附在树干上 以昆虫为食 树林野鸭 扁、阔 趾间有蹼,善于游泳 杂食性 湿地 思考:推测鸟喙的特征与鸟的食性之间有什么联系,鸟足的特征与鸟的生活环境有什么联系。这些鸟在外部形态上有什么共同特点?教师带领学生参考表格,认真观察分析鸟喙与鸟足的特征,鸟的食性和生活环境,思考鸟喙与食性、鸟足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且归纳这些鸟在外部形态上的相同特点。教师讲述:鸟类的喙与其食性密切相关。短而直的喙是食虫鸟,强大且末端有弯钩的喙主要以鸟兽等为食,长而直的喙主要以鱼虾为食,强直且尖锐的喙以昆虫为食,扁的喙以杂食性居多。纤细的足部善于握住树枝,一般生活在林中,粗壮且有利爪的足一般生活在山地、丘陵地区,细长的腿可在浅水中行走,主要生活在湿地,趾端有爪能攀附树干在树林生活,脚掌有蹼,可以游泳,生活在湿地湖泊。探究二 鸟的主要特征1.教师带领学生演示:当你将一张薄纸扔向空中,它会飘飘悠悠地落到地上,这是由于地心引力对它的吸引。如果你把纸的形状改变一下,叠成一个纸飞机,扔向空中,形状的改变使纸飞机要克服的空气阻力减小,而且手的投掷给了它一定的推力,因此纸飞机能飞一段距离才落到地面。教师提问:这对你探究鸟的飞行有什么启示?(学生自由回答)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31-32的“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教师根据问题,引导学生作出假设。学生结合已有经验,作出假设:鸟的体形、羽毛、肌肉、骨骼等与飞行相适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归纳整理:分别从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两个方面进行探究。3.指导学生结合图片、视频,对鸟的标本、羽毛等实物逐一观察、分析,完成思考题。(1)鸟的体形有什么特点?这与飞行生活有什么关系?学生认真观察鸟飞行时的姿态,在对鸟的头、颈、躯干、尾等的姿态描述的基础上,总结出鸟的体形呈流线型。播放视频,指导学生观察鸟飞行时头、颈、躯干、尾、翼、爪的位置和形态。进一步质疑:什么是流线型?为什么流线型能减少飞行时的阻力?(展示:流线型的形状及其受阻力情况图解。)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流线型与空气阻力的关系,分析归纳:流线型的体形可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2)鸟的翼是由什么结构演变来的?翼有哪些特点与飞行相适应?播放鸟飞行的视频,指导学生观察两翼的形态,翼上羽毛的排列方式以及羽毛的形态。师生共同交流并得出答案:观察鸟翼,与其他动物前肢比较,得出鸟的前肢变成翼。相适应的特点:翼宽阔呈扇形,扇动空气可获得飞行的动力。正羽呈桨形,羽轴硬,羽片呈平面,彼此重叠排列。4.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观察鸟的模型及鸟类骨骼相关图片资料,思考:(1)鸟的胸肌与其他部位的肌肉相比,发达程度如何?观察胸肌的着生部位并模拟飞行动作,联想胸肌与飞行的关系。(2)鸟的骨骼有哪些特点?提示:(1)鸟的胸肌发达。在鸟的骨骼模型上,指出胸骨和龙骨突的位置,明确胸肌附着其上,胸肌的收缩和舒张牵动两翼运动。(2)鸟的骨骼具有轻、薄、坚固的特点。5.教师进一步提问:鸟的飞行需要大量能量,这些能量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播放视频,请学生观察鸟捕食的过程。让学生谈谈是否有被鸟粪落在身上或车上的经历。展示材料:一只小乌鸦每天要吃下超过它体重的食物:一只体重约两公斤的肉食鸟类在一天内能把二公斤的鱼吃得精光!杜鹃幼鸟的食量更是惊人:它能在一天中吃掉18条小蜥蜴、39只蚱蜢、3只凤蝶蛹、43只甘蓝蛆、5条金龟子幼虫、4只圆蛛、50只黄粉虫以及大量蚂蚁卵。学生阅读材料,联系生活经验,得出结论:鸟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6.教师提问:同学们,鸟在高空中不停地飞,它们累不累?它们的呼吸如何?播放鸟呼吸气体进出肺和气囊的动画,让学生观察教材P33“鸟体内的气囊”图文,请学生在图中标注出鸟呼气、吸气时气体在肺和气囊中的流动方向。气囊的作用:①辅助肺进行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满足飞行时对氧气的需要;②减轻身体比重;③减少内脏器官间的摩擦;④散发体内热量。7.展示人与鸟的心搏次数的数据,请学生分析数据。心脏 与体重的百分比/% 心搏次数/min人 0.42 72鸽 1.71 135~244金丝雀 1.68 514蜂鸟 2.37 615 师生一起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鸟心跳频率高,运输营养物质和氧的能力强。8.教师讲解:寒冷的冬天,我们在户外通常是见不到蛇等爬行动物的,但是鸟类却可以常常看见,这是因为鸟是恒温动物。 鸟的体温高而恒定在42度。讲述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的概念和体温恒定的意义。9.教师讲述鸟类的生殖方式及这种方式的意义:通过产卵繁殖,有卵壳保护,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综合上面的探究活动,师生共同归纳得出鸟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探究三 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师提问:假设自然界没有了鸟类,那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结合课前搜集的鸟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师生归纳总结:假设我们周围没有鸟,那么就会出现害虫猖獗、鼠害蔓延;生态平衡的破坏将导致农业减产、疾病传播,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三、小结请同学们梳理知识,总结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见课件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多运用直观教具增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对视频的选择应该慎重考虑,要能符合知识,两者联系紧密,不能只起到娱乐作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