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科学实验(朗诵表演)视频——多媒体素材处理《第3课 拍摄实验(朗诵)过程——视频采集》教学设计一、教学准备1、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内容有4页(P16-19),以项目活动的方式进行内容编排,活动任务是确定实验主题和拍摄步骤,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实验过程进行拍摄,完成视频采集。具体过程为:(1)确定实验主题和内容;(2)选择设备,确认景别;(3)制作脚本,完成拍摄。另外教材还以资料的形式介绍了视频拍摄方法。教材的处理:因为条件所限,没有充足的移动拍摄设备,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实验,将主题科学实验视频改为朗诵表演视频,学生小组分组拍摄改为小组分工拍摄视频片段。这样场地就转移到教室、内容由实验过程替换为朗诵表演,调整后基本能满足教学目标要求,有克服了很多无法克服的不利因素。2、课标要求:本节内容对应于《湖南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用)》规定的小学阶段内容要求的“信息的获取与鉴别”模块,体现了第2点要求:能使用数字化设备获取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3、学生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大多数六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富有个性,乐于探究和尝试,但往往又依赖教师的讲解。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学生对视频采集和剪辑有所了解,且兴趣比较浓厚。因此,要在课堂上尽量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能通过项目式学习方式,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主动探究。4、教法与学法:以任务驱动、合作探究为主要活动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通过营造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究,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学习兴趣。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5、教学工具与资源:机房,网络,计算机,教师机教学系统、微课,课件PPT等。6、板书设计(思维导图):单独绘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五种景别(远全中近特)。(2)了解视频拍摄的五种方式(推拉摇移跟)。(3)尝试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拍摄朗诵视频。2、过程与方法:(1)通过微课教学学习视频拍摄的知识与技能。(2)通过小组合作,根据教师指定拍摄主题,制定拍摄计划。(3)通过实践体验视频的拍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字化学习,掌握视频拍摄的知识与技巧,通过小组合作,规划并执行拍摄计划。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勇于实践的精神。4、学科核心素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5、教学重点:视频拍摄的实践6、教学难点:拍摄出符合基本符合要求的视频作品7、课时安排: 1课时三、教学流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活动 设计意图与技术运用活动一:视频欣赏激趣导入 运动会趣味视频欣赏回顾镜头镜头,剖析手法 在线视频激发兴趣活动二:景别与拍摄手法微课学习 景别:远全中近特手法:摇移推拉跟 微课学习线上资源活动四:制定朗诵主题小组设计拍摄方案 《七律·长征》 合作分工能力活动五:彩排实践 实践能力活动六:展示 表达能力活动七:课程小结 (保存视频,以备下节课使用)活动八:作业 试一试拍一个抖音视频作品课后反思:因为缺少录制设备,绝大多数学校无法开展“视频采集”的教学,只是纸上谈兵的介绍一下。教材中的科学实验的视频,因为各种因素的原因,可操作性是非常差的,时间周期长,设备要求全、技术要求高,所以导致很多老师不上这一节课,或只简单带过。我这一节课用手机分组在教室拍朗诵视频,虽然也有很多问题,但是拍摄的流程与方法还是体现出来了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