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5课 网络安全小卫士教学目标:了解网络安全事件给我们的生活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了解计算机的安全防护方法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远离网络危害,有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的安全防护方法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远离网络危害,有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有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准备:二、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的观察、考查、 反馈、调整及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我们借助网络办理的事情越来越多。比如:生活缴费、网上购物、日常联系、金融业务、在线办公等等。大家有没有留意过这样的一个现象:当你使用手机浏览器查找题目后,你的浏览器就会自动推荐相关的资料给你;在淘宝里面,会根据你近期的浏览记录,推送喜欢的物品给你。感觉我们的生活被偷窥,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思考 回答问题 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分析案例 阅读课本第79、80页的案例一、案例二。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如果是你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学生分析案例 引发学生思考,提高网络安全意识讨论信息泄露的原因 如何避免 养成良好习惯 打开过来历不明的链接 自己使用的账号,习惯在浏览器上选择“记住密码” 轻信网络骗子的话术 未安装杀毒软件 未使用正版软件 如果没有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不仅会成为计算机病毒的受害者,还会成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者。有没有同学的QQ号中过病毒,它会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发不明链接或二维码给好友。 系统自带的安全设施 执行“开始”--->“控制面板”--->“系统和安全”--->“操作中心”命令,打开设置界面。 单击“安全”右侧的展开按钮,可以查看安全设置,是否启用防火墙等。 定期给系统“打补丁” 打补丁就是修补系统漏洞,提升系统安全性,修复系统错误,确保Windows系统的安全。 操作方法:在“控制面板”中打开“Windows update”,单击“安装更新”按钮,计算机检查更新,如检查到还有未安装的更新,则会自动“打补丁”。根据提示进行操作,重启之后,“补丁”立即生效。 对照检查自身习惯 给账号设置足够复杂的密码 不在公共设备上登录社交软件账号、登录购物网站等 尽量不连接公共免费WiFi 不在社交软件中,透露个人信息 不下载盗版软件 不妨问来历不明的网页 不随意扫描二维码 定期更新补丁 分析原因 学生操作 列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案例,提高学习注意力和积极性。 吸引学生探索新的功能,鼓励学生敢于操作 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远离网络危害,有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对病毒和木马的认识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今后指导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计算机安全了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