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第四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能通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归纳出血液的功能。(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2、能力目标(1)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了解各种血细胞的功能及其病理表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2)分组实验及讨论,在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3)进一步锻炼学生动手操作显微镜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2)关注血干细胞及其研究进程,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3、难点突破:学生课前搜索自己或家人的血常规化验单,研究自身的一些血细胞数目异常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自己寻求血细胞的功能来解惑,使枯燥的血细胞功能溶入生活中去学习。三、教学设计思路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观察图片了解血液成分――根据血浆成分推断血浆功能――分组实验、列表归纳血细胞的种类、结构及区别方法——分析血常规化验单理解血细胞的功能——分组进行血细胞的模拟小制作――通过知识运用巩固知识四、课前准备1、课件 PPT 流动的组织——血液2、显微镜、人血永久涂片3、血常规化验单4、各色橡皮泥、生日蛋糕盘若干五、教学设计引言:三月赏桃花,七月品蜜桃。我们高都的黄金蜜桃和红富士苹果远销全国各地,那么他们是怎样运出去的呢? 激发学生的家乡自豪感让学生由交通路线联想到人体的血液循环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我们通过消化系统获得营养,通过呼吸系统获得氧气,是不是只有这些系统需要营养或氧气呢?那么这些营养与氧气是怎样送往全身的?知识拓展:你知道血液循环的提出者是谁吗? 提出问题: 1、为什么用血液可以做亲子鉴定? 2、为什么通过化验血液在一定程度上检查健康状况或诊断疾病? 学生思考回答:全身都需要氧气和营养,体内物质是由血液来运输的。英国的威廉.哈维他的这一发现如同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一样伟大。初步了解这与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有关。二、出示学习目标 出示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放矢。三、新授课 学习任务一:血液的组成 1.阅读课本 51 页内容,完成学案自主探究第 1、2 题。2.小组讨论 51 页 3 个讨论题。 (1)分成几层?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 (2)血液由哪几部分组成?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别位于哪一层? (3)为什么把血液称做“流动的组织” 学生回忆旧知,指出血液是一种结缔组织,它在体内循环流动,运输物质。 1.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 2.观察血常规化验单,分别找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3.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学习任务二:血浆课件展示血浆成分分析教材 52 页图 4-31,完成学案 自主探究第 1、2 题。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根据血浆成分,推断血浆的功能。并强调应该注意血浆中水所占比例。知识运用:运动后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时,血液中丢失了什么成分?怎样补充血液丢失的这些成分? 学生注意到血浆中含有 90%的水来推断出血浆的功能:运载血细胞及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尝试回答。学习任务三:血细胞一、血细胞的结构 1.组织学生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并讨论血细胞的结构及区别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2.播放课件:课本图片“显微镜下的血细胞”思考问题: ①你所观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 ②你是怎样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 ③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 3. 分别介绍三种血细胞 (1)红细胞异常情况:红细胞较少或血红蛋白较少(贫血) (2)白细胞异常情况:白细胞数目过多(发炎) (3)血小板异常情况:数目过多或过少 4. 组织学生列表比较三种血细胞 5.血液的功能 学生 6-8 人一组分组进行实验小组合作进行讨论交流动画显示:血红蛋白的特性学生分组讨论:(1)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是贫血病症,容易头晕、乏力、心悸等,应该补充含铁和含蛋白质的食物或听医嘱服用补血的药物。(2)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是炎症,想到自己发烧、伤口红肿、化脓等身体异常表现,应该注意消炎。(3)回忆自己流鼻血、小伤口出血等不久就止血的情况讨论: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治疗或缓解? 学生完成表格学生尝试自己归纳总结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学生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网络五、科学技术社会--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研究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细胞分化)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内容六、动动手-------制作血细胞模型用彩泥捏出你心中血细胞的样子展示优秀作品,表扬优秀小组 学生分小组制作七、板书设计《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评测练习一、选择题1.关于人体血液的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血浆和血细胞 B.血浆和红细胞C. 红细胞和白细胞 D.血浆和血小板2. 血液不仅能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而且还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其属于( )A.营养组织 B.结缔组织C.输导组织 D.保护组织3. 当人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血液中数量明显增多的是( )A. 红细胞 B. 白细胞C. 血红蛋白 D. 血小板4. DNA 鉴定是亲子鉴定常用的方法之一,常以血液、毛发、口腔细胞等作为样本,检测细胞核中 DNA的相似程度,确定亲子关系。若以血液为样本,应选用其中的( )A.血红蛋白 B.成熟红细胞C.白细胞 D.血小板5. 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高原一段时间后,血液中的一种成分会显著增加,这种成分是( )A.血浆 B.血小板 C.红细胞 D.白细胞6. 小敏同学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视野中观察到了清晰的红细胞,但没有发现白细胞,她再采用下列哪一项操作最有可能找到白细胞 ( )A.换用高倍物镜 B.换用凹面反光镜C.移动永久涂片 D.调节细准焦螺旋7.如图表示人的血液中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三者之间的关系,甲、乙、丙依次( )A.血红蛋白、血细胞、血浆 B. 血细胞、血浆、血红蛋白C. 血浆、血红蛋白、血细胞 D. 血细胞、血红蛋白、血浆8. 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物像,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视野中,呈两面凹圆饼状的是③,其中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B.血细胞中数目最多的是①,此人有炎症时,其数量会显著增加C.血细胞中,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是④D.血液中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是②二、非选择题9.取 5 mL 新鲜血液,立即注入盛有 5%柠檬酸钠溶液的量筒中,轻轻振荡量筒,静置数小时后,出现如右图所示现象,请根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图中所示现象回答:(1)量筒中出现了____________现象。(2)量筒中 1、2、3三层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3层的细胞总称为____________。(3)本实验证实了血液的成分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部分。(4)量筒里放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10.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自制的人血涂片,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图甲中的 A、B、C是视野中观察到的三种血细胞,其中能保护身体抵抗细菌等侵入的是________,煤气中毒是因为一氧化碳与其中的________上的血红蛋白牢固结合所致(两空格均填图中字母)。(2)如果图甲是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现在该同学想进一步用高倍镜观察图甲中的 A 的结构图像,你认为他最先要做的一步是____________。(3)图乙是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常见的两种情况,你认为I和II两种情况下,视野较暗的是________。参考答案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1.A2.B3.B4.C5.C6.C7.A 8.B9.(1)分层 (2)血浆 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 血细胞 (3)血浆 血细胞 (4)防止血液凝固10.(1)AC(2)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3)I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