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上生物 19.1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八上生物 19.1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力目标
1、能根据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观察或分析有关问题。
2、培养分析问题、处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
1、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2、食物链的写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引入课题:同学们,我们在初一刚刚开始学习生物学这门学科的时候,就明白了我们生活的自然界所以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是因为有各种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个整体就叫作生态系统。那么什么是生态系统?它是由什么组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些内容。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环境存在着很多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的,相互影响的,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关于生态系统概念的表象。
二、新课学习,探究新知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依据幻灯片上出示的问题指导学生自学,在课本上作出标记,并在小组内交流探究。学生自主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上的内容,依据学习目标和自学思考题,把重点知识在课本上做出标记,不会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独立完成老师给出的问题。
课件同步出示自学思考题: (1) 什么是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是由哪两部分组成, 它们又包括哪些组成成分?(3)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各有什么作用?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巡视学生指导学困生学习教材及时疏导学生的认知障碍。
师生共同归纳生态系统的各成分,并讨论各成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板书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图解。
举例子判断生态系统与非生态系统,巩固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理解。
(二)食物链
1.设问:大家一定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吧,它揭示了生物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2.讲述:的确如此,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取食与被取食的食物关系。
3. 生物之间的这种取食关系我们称之为食物链。正确引导学生食物链的表示方法,纠正错误。强调:(1)食物链中不包括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只反映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2)只有存在食物关系的几种生物才能构成食物链。(3)食物链的箭头由被取食者指向取食者。
4.以草原生态系统为例,分析里面生物之间的关系,明确草原生态系统中包含的几条食物链,进而引出生态系统中各条食物链之间相互交错形成的复杂网络——食物网。
三、食物网
讲述:肉食动物取食草食动物,草食动物取食植物。生物间通过取食关系形成食物链。同时生态系统中的各条食物链并非彼此分离的,许多食物链经常相互交错形成一张无形的网——食物网。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生命线,它上的各种生物通过这条生命线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环扣一环。如果某一环节发生故障,链条就会失去整体性,生态系统也就会紊乱。由此可见,食物链对环境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如果人类在各种活动中把废物排入环境,也会毫无察觉的把有毒物质摄入体内。
三、应用练习,巩固提高
多媒体出示练习题,师生共同完成。(习题见多媒体课件)
4、畅谈收获、总结本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总结。
  板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组成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二、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的概念
2、食物链的书写方法
三、食物网
阳光、空气、水、土壤
非生物成分
绿色植物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生产者 
动物 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获取所需能量
消费者
生物成分
细菌和真菌 分解动植物遗体,促进物质循环
分解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