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动物行为学是生命科学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基础知识。本章内容与动物的神经、激素调节和运动等生理活动,及将要学习的生态学等知识有着紧密联系,在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重点在分析各种各样的动物行为的共同特点,同时思考并阐述动物行为产生的原因、对生物生存的意义,以及人类为什么要研究动物的行为。本节内容涉及动物行为的实例很多,材料十分丰富。实例的出示是为了说明生物学原理,所以材料要精选,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资料分析总结动物行为的定义、特点、意义。2.举例说出研究动物行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二)能力目标1. 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2.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 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人类生活中有关动物行为的实际问题。(三)情感目标1.体验合作、交流的小组学习方式。2.形成动物的行为是为了提高其个体和种族生存、繁殖机会,适应环境的观念。3.形成保护动物多样性的观念。重点难点重点:动物行为的特点。难点:分析动物行为特点。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PPT。课时建议1课时教学课程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引入新课 视频引入课题 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你看到了那些动物的行为?这些行为的完成有怎样的基础? 1分钟小组比拼看谁写得多,并展示。需要身体结构基础。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注意力。了解学生已有认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新课学习 一、动物的行为定义:泛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 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写出的这些都是动物的行为吗?如果是请根据这些行为用一句话说出什么是动物的行为。(出示动物运动的方式、取食等活动两组图片。)教师出示图片,启发学生思考:动物竖耳静听、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止不动、注目凝视,这些看似没有动作的活动是不是动物的行为?为什么? 学生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总结出动物的行为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进一步观看动物行为包括那些。学生回答:这些也是动物的行为。 通过直观教学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去判断。 二、动物行为的特点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动物行为是各种各样的,但是它们也有共同的特点。让大家一起通过思考并总结这些相同点。 给出一些图片或视频,提出3个问题激发学生思考:1、这些行为的产生受到什么系统的调节?(思考行为产生的基础)2、回顾你看到的行为都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想想行为与环境有什么关系。(行为与环境相适应)3.这些行为对动物来说有什么意义。 每小组小组讨论一个问题,要求小组内每人都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组内进行归纳总结。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产生的。生:为了适应环境。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了解两种调节方式的共同作用形成行为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理解动物行为的意义。 三、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动物的行为?每组请用简短的一句话阐述。激励学生举出生活、生产实际中的案例。 教师准备生活、生产实际中的案例图片。 生:认识和利用对人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有害动物。 说出案例。教师补充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励学生结合实际实际运用 运用本节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请每小组设计一个你能做到的、有效的解决教室鼠灾的方案。(课堂中可能生成的问题:防治=灭绝?涉及动物多样性) 小组2分钟讨论拿出方案,进行1分钟的展示(可用文字描述、画图等方式)。 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七、板书设计:第一节:动物行为的特点一、动物的行为定义:泛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二、动物行为的特点1、它是动物体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产生的。2、它是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3、对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重要意义。三、动物行为的目的:认识和利用对人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有害动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