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三年级下册71-74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内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出发,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个别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自主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推导并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学具(12个面积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合作探究等。
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 (“高效、快乐、收获”) “突破”重难点的教、学方法 “领悟”学生的收获及检测反馈方法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一)复习面积单位以及计算图形面积的方法。。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分别演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 师:谁能说一说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呢?生: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第一个字母里面有11个这样的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11平方厘米;同样,第二个是12平方厘米。2.师:同学们真厉害,掌握了用数面积单位的方法来计算图形面积的方法。
(二)谈话导入主题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面积、篮球场的面积、游泳池的面积等,这么大的面积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个去量,行得通吗?(这种办法比较麻烦,有没有其他简便的方法来求长方形的面积呢?学生商量得出:这么大的面积如果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那就是要学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目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抓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三)、大胆猜测
师: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
【学情预设】:根据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情况:和长有关、和宽有关,和长、宽都有关,和周长有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 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索 师: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带上老师温馨的提示踏上探究之旅, 先让我们来做个拼拼摆摆的游戏。 探索长方形面积 1.引导学生先用12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2.学生交流并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把它们的长、宽和面积都填入表中。 3.引导学生观察统计的数据,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通过面积单位的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 【学情预设】: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合理分工,有序地开展实验。【设计意图】:创设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动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借助导学提示经过启发,独立思考,讨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提高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展示成果,全班交流
1、各小组派代表到台前展示实验记录,并尝试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
【学情预设】:各小组介绍搭建的3个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通过三次实验,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对表达流畅,思路清晰的小组给予表扬。
如:我们组共搭建了3个长方形,第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分米,宽为1分米,面积是12平方分米;第二个长方形的长是4分米,宽是3分米,面积是12平方分米;第三个……通过三次实验,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2、总结归纳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根据学生交流,师板书: 3、
(三)、推导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就变成了正方形,得知:(四)推导长、宽的公式三、课堂小结,深化认识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四、巩固应用,内化提高五、拓展训练,发散思维 复习旧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大胆猜测动手操作 展示成果,全班交流总结归纳即时练推导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即时练推倒长、宽的公式课堂小结巩固应用拓展训练 复习旧知,为新知识的输入做铺垫。现代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再贴近,我在导入新课时捕捉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引起了学生新知的欲望,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长方形的面积在生活中太麻烦,也行不通,到底怎么办呢?这样就引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应该找出一个简便的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
创设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动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借助导学提示经过启发,独立思考,讨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提高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操作和计算中领悟到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对长方形的面积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正方形的学习树立了先河。尝试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通过三次实验,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对表达流畅,思路清晰的小组给予表扬。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总结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检测学生掌握程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没有把它作为例题来教学,而是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迁移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检测学生掌握程度。让学生在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自主推导长、宽的公式。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和总结,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课后练习选用的题型较多,通过多种形式加深理解,巩固新知。拔高性的题目,发散学生思维,感受数学的奥妙,激发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课后反思: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很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创设具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情景及游戏竞赛形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在乐趣中掌握数学。本节课是在3+3+N模式下设计的,通过拆分知识点、突破重难点、多样形式的检测和评价学生的认知情况等过程,使学生在高效、快乐的课堂氛围里,收获知识、提高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导入新课时捕捉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引起了学生新知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另外,我在教学中,创设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动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借助导学提示经过启发,独立思考,讨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提高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操作和计算中领悟到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对长方形的面积有了更深的理解,尝试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课堂习题设计了“即时练”和课后练习,“即时练”紧扣各环节的知识点,课后练习则选用的题型较多,通过多种形式加深理解,巩固新知。 课堂较自由、灵活、高效,学生能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